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东亚社会的现代化以一种快速而高度压缩的方式发生——用几十年完成西方几个世纪的发展历程,由此产生了一种被压缩的现代性。正是这种“压缩现代性”,为东亚社会普遍存在的极端变化、复杂性与不平衡作出解答。本书以韩国社会为代表,揭示“汉江奇迹”之下涌动的矛盾由何而来。
☆名人推荐:
我与张庆燮教授是多年的朋友。他治学严谨,说理透彻。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的学人,都能够从《压缩现代性的逻辑》一书得到深刻启示。
——张翼,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院长
通过本书,我们可以了解韩国如何推动了现代化进程,理解当代韩国的各种社会现象。
——马戎,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
与早发-后发现代化的分析范式不同,作者运用“压缩现代性”概念,聚焦以韩国为代表的非西方国家在现代化诸方面表现出来的时空极度浓缩变动的过程,揭示出一种现代“极端社会”的存在样态,其观点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对现代东亚社会的理解定式。
——田毅鹏,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
张庆燮教授认为韩国的现代性是压缩的现代性,各种版本的现代性制度和韩国自身的传统被压缩在同一个时空之中,使韩国成为一个失衡的“多元剧场社会”。本书既是认识当代韩国社会的力作,也对广泛的亚洲现代性议题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梁永佳,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
☆编辑推荐:
《压缩现代性下的韩国》作者又一力作,以东亚视角重塑对现代性的认知,揭示现代东亚社会矛盾底层逻辑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韩】张庆燮,美国布朗大学社会学博士,首尔国立大学社会学系特聘教授。创造性提出“压缩现代性”(Compressed Modernity)理论,著有《压缩现代性下的韩国》等。
译者简介:
朴佑,首尔国立大学社会学博士,任教于汉城大学基础教养学部。关心领域为跨国移民与公民权,比较现代性等。担任韩国社会学会研究理事(前)、韩国社会史学会责任对外合作理事、韩国移民学会研究伦理委员会委员(前)、《亚洲社会学杂志》(Journal of Asian Sociology)编委。
校者简介:
安成浩,浙江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院长助理。专注于东亚区域研究,主要著作有《族群社会发展与变迁:朝鲜族社会调查研究》《流动社会与文化传承》等。
目 录
中文版序言 001
序 言 001
第一部分 压缩现代性的视角
第一章 引言:目的、辩论和主题 003
第一节 目的 003
第二节 批判现代性辩论中的压缩现代性 010
第三节 主题 017
第二章 压缩现代性:构成维度和表现单位 026
第一节 引言 026
第二节 构成维度 028
第三节 表现单位 034
第四节 讨论:从现代化理论到现代性化理论 042
第三章 普遍主义视角下的压缩现代性 046
第一节 引言 046
第二节 作为内部反身世界化的压缩现代性的变异 048
第三节 先进资本主义社会 051
第四节 不发达(或欠发达)社会 056
第五节 (后社会主义)转型社会 061
第六节 讨论:东亚与压缩现代性 066
第二部分 压缩现代性的结构特征
第四章 内部多元现代性:韩国作为多元剧场社会 073
第一节 引言 073
第二节 殖民辩证现代性 078
第三节 后殖民反身制度(主义)现代化 083
第四节 后殖民新传统主义现代性 089
第五节 冷战与自由世界现代性 095
第六节 国家资本主义现代性与国家发展主义 100
第七节 新自由主义经济全球主义与世界性现代性 104
第八节 正在形成中的庶民自由主义现代性:作为(联合)庶民共同体的公民社会 108
第九节 (内部多元)现代性的冲突? 111
第十节 观点:作为多元剧场社会的韩国 118
第五章 变革贡献权:压缩现代性中的公民(权) 123
第一节 引言 123
第二节 制度和技术科学现代化与教育公民权 126
第三节 经济变革与发展公民权 134
第四节 民主化与变革政治公民权 139
第五节 全球化与新自由主义对世界性公民权 143
第六节 民族重构与同胞公民权 150
第七节 展望:向后变革社会的变革? 154
第六章 复杂文化主义对多元文化主义 157
第一节 引言 157
第二节 复杂文化主义:压缩现代性的文化平台 160
第三节 再生产全球化背景下的特设多元文化主义 165
第四节 借来的顺从:通过外来身体实现的再传统化(或新传统化)、特殊主义多元文化主义和复杂文化主义 171
第五节 讨论:衣帽间世界化 175
第七章 生产的最大化,再生产的崩溃 180
第一节 引言 180
第二节 生产主义体系的多样性与再生产危机 184
第三节 农村家庭再生产周期的解体 191
第四节 工业工作生活史与社会再生产 194
第五节 城市贫困家庭:新旧社会风险下的女性 196
第六节 债务维持的生计:社会再生产的金融化 198
第七节 结论与展望:浓缩的社会剥离之后 201
第八章 社会制度缺陷与基础设施家庭主义 203
第一节 引言:从上与从下的基础设施家庭主义 203
第二节 家庭与现代性:学术辩论与历史现实 206
第三节 晚期资本主义工业化及其家庭参数 211
第四节 家庭自我福利取代福利国家 217
第五节 教育化的现代化与家庭可持续公共教育 222
第六节 结论与展望:家庭作为超载的社会基础设施 226
第九章 压缩现代性的人口结构 229
第一节 压缩资本主义发展的人口参数 229
第二节 压缩人口结构转型 236
第三节 韩民族的民族人口结构重组? 249
第四节 结论 252
第三部分 压缩现代性之后
第十章 后压缩现代状况 257
第一节 后压缩现代时代的韩国 257
第二节 双重结构危机 259
第三节 超越韩国 264
参考文献 268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