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中、 日、韩三国首次关于十八世纪研究的合作成果。在近代西方思想中,启蒙时代发展出来的科学、理性等观念依然存在,将这些放在十八世纪亚洲内在的发展中重新审视,对于思考今后的世界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在十八世纪的东亚和西方,不仅仅局限于交流和相互影响,还存在着平行的文化、学术、社会等方面的发展。本书通过对十八世纪东亚和西方的社会、文化、思想等方面进行专题研究,发现东西方之间呈现出某种共时性。这种共时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科学技术和知识的共享和流通;第二,社交和趣味的趋同;第三,商业出版和知识网络所带来的公共舆论圈的扩大;第四,跨越国界的“文艺共和国”。对于十八世纪东亚和西方共时性的研究,将重新界定和评价前近代和近代思想史,包括世界史的分期。
作者简介:
毛立平,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研究方向为清史、性别史。在《历史研究》等核心杂志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清代嫁妆研究》《壶政:清代宫廷女性研究》《清代下层女性研究——以南部县、巴县档案为中心》等著作。
张小钢,日本金城学院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中日比较文学、中日比较文化。美国哈佛大学、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访问学者。著有《青木正儿家藏中国近代名人尺牍》《北京风俗图谱》和中国人と書物日本における中国画題の研究。
牛贯杰,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清史、中国近现代史。出版有《17-19世纪中国的市场与经济发展》等著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
001 十八世纪的知识、文化和东西方的共时性
风 尚 篇
025 礼教的渗透、泛化及其发展
以中国为中心的近世东亚为例
053 清末媒体对“十八世纪”的塑造
以《申报》与《东方杂志》为中心
078 所谓“科学院”是什么?
论“学院(Academy)与学术协会(Society)”的时代起源与终结
100 跨海的十八世纪精神
宇田川榕与安托万·拉瓦锡
119 孟德斯鸠
让·杜赫德与《百科全书》
134 美与道德
关于十八世纪法国趣味与习俗的概念
159 蛇石与化石
江户自然史
社 会 篇
177 君权与后权
论清帝对皇后权威的控制与打压
207 清前期京师初级审判制度之变更
229 “有序”与“无序”之间
清代州县衙门的分房与串房
267 贞寿之门
明清寿妇制度研究
290 “旧制度”的“法定程序”
十八世纪日本和法国刑法的比较
319 饭馆的餐桌与宅第的餐桌
市民社会的诞生与社交的转变
风 雅 篇
349 十八世纪至十九世纪东亚的文艺共和国
367 东北亚的半月弧
浪华—汉城—北京
386 十七世纪至十八世纪图像中所见的“昆仑奴”
中日知见的异同
423 西鹤的经济小说浮世草子
以《日本永代藏》和《本朝二十不孝》为例
436 十八世纪的宇宙论与道德哲学
东西方多元世界论
482 如何理解《百科全书》中的版画?
从身体认知的视点去观察
509 “意志”论的神学与政治布局
“政治权威”中对《保罗》的理解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