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的本质 (修订版)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他们曾被说成是白人的负担,是弱国劣政的牺牲者。

他们是最底层的10亿人,生活在每天0.99美元的贫困线之下。

数万亿美元的援助未能救他们于水火之中,

他们,依然深陷贫穷的陷阱,前路不明……

为什么贫穷?

为什么他们吃不饱饭还要买电视?为什么他们的孩子即使上了学也不爱学习?为什么他们放着免费的健康生活不去享受,却要自己花钱买药?为什么他们能创业却难以守业?为什么大多数人认为小额信贷、穷人银行没什么效用?

15年以来,为了弄清为什么会贫穷,贫穷又会导致哪些特定问题,从而不断让穷人陷入无法逃离“贫穷陷阱”的怪圈,两位作者深入五大洲多个国家的穷人世界,调查贫困人群最集中的18个国家和地区,从穷人的日常生活、教育、健康、创业、援助、政府、NGO等生活的多个方面,探寻贫穷真正的根源。

同时,本书也对关于贫穷的一些流行观点进行了反思,比如援助越多穷人的依赖性越强,外部援助不起作用等等。他们指出,多年来的扶贫政策大都以失败而告终,原因就在于人们对于贫穷的理解不够深刻,好钢没有用在刀刃上。他们通过大量的实例,提出了一些实用性较强的建议,寻找那些经得起检验的扶贫方案,为政策制定者、慈善家、政治家及所有希望天下脱贫的人提供了重要指导。

作者简介:

两位作者为2019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阿比吉特·班纳吉(Abhijit V.Banerjee)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福特基金会国际经济学教授。曾就读于印度加尔格达大学、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大学及美国哈佛大学;曾任发展经济学分析研究局局长、美国艺术科学研究院及计量经济学会研究员、古根海姆基金会及艾尔弗雷德·斯隆基金会研究员。获2009年度印孚瑟斯(Infosys)奖等多个奖项,曾任世界银行和印度政府等多家组织机构荣誉顾问。

埃斯特·迪弗洛(Esther Duflo)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阿卜杜勒·拉蒂夫·贾米尔扶贫与发展经济学教授;曾就读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大量荣誉:约翰·贝茨·克拉克奖2010年度“美国40岁以下最佳经济学家奖”,2009年度麦克阿瑟“天才”奖学金,《经济学人》杂志“八大杰出经济学家”之一,《外交政策》杂志“百位最具影响力思想家”之一,《财富》杂志2010年“40位40岁以下”最具影响力的企业领导人之一。

2003年,班纳吉和迪弗洛联合创建阿卜杜勒·拉蒂夫·贾米尔贫困行动实验室(J-PAL),并一直共同为该实验室提供指导。J-PAL实验室的任务是确保扶贫政策的制定基于科学依据,从而减少贫困人口。J-PAL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已赢得国际认可,获西班牙毕尔巴鄂比斯开银行年度“知识前沿”奖。

前言
第一章 再好好想想
第一部分 生活案例
第二章 饥饿人口已达到10亿?
第三章 提高全球居民健康水平容易吗?
第四章 全班最优
第五章 帕克·苏达诺的大家庭
第二部分 慈善机构
第六章 赤脚的对冲基金经理
第七章 贷款给穷人:不那么简单的经济学
第八章 节省一砖一瓦
第九章 不情愿的企业家们
第十章 政策,政治
总结
致谢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穷人所陷入的困境与我们其他人的困扰似乎是一样的——缺乏信息、信念不坚定、拖延。的确,我们并不贫穷,受过良好的教育,见多识广,但我们与穷人的差别其实很小,因为我们的认识比我们想象中要小得多。
我们的真正优势在于,很多东西是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的。我们住在有自来水的房子里,不用想着每天早晨往水里加消毒剂。下水道自行运转,我们甚至不知道是怎样运转的。我们大都相信医生会尽力为我们服务的,公立医院会告诉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我们别无选择,只能让孩子接种疫苗(公立学校不接收未接种疫苗的孩子)。即使我们处于某种原因没给孩子接种疫苗,他们可能安全无恙,因为其他所有人都接种过了。如果我们去健身房,我们的保险公司会奖励我们,因为他们担心没有奖励我们会不去。而且,或许最重要的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无须担心是否有下一顿饭吃。换句话说,我们几乎用不着自己有限的自控及决断能力,而穷人则需要不断运用这种能力。 (查看原文)

什么幺蛾子
7 回复
59赞
2013-10-17 12:42:50

—— 引自第62页

大多数人的贫穷状态,并非是由他们吃不饱饭造成的。 (查看原文)

清真的带鱼
14赞
2020-05-14 14:17:53

—— 引自章节:第二章 饥饿人口已达到10亿? // 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