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为什么西方国家的公共服务死板且愚蠢?
•为什么组织内部人员经常轮换,职责也经常变动?
•为什么呼吁机构创新、简化科层制的改革总是效果平平?
答案都指向了这场“指责的博弈”。当某个政策遭遇失败,从制定政策的政治家,到执行政策的基层人员,不会有人愿意承担责任,如何巧妙地推卸责任就成为他们花费大量精力钻研的“技艺”。有的人用复杂且不容变通的标准操作流程保护自己,有的人用各种说辞、借口、谎言包装自己,有的人甚至直接否认问题的存在!本书以诙谐幽默的语言揭露了这些伎俩,将它们分门别类,并且告诉我们如何妥善对待指责和避责。
本书指出,指责和避责是西方政治家和政府官员的常见行为,并且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政府和组织的结构及运行方式。作者通过实例证明,从高层领导到一线人员的各级参与者都有避责的动力及手段,随后分析了编演策略、代理策略和规程策略这三种避责策略及它们的具体应用形式、适用范围和局限。本书充分展现了西方政治家和政府官员在面临指责时的反应,以及他们如何运用一种或几种避责策略,从而将责任转嫁给其他人甚至公共服务的使用者。
作者简介:
总序
前言
第一部分 政府行政中的指责、功绩与信任
第一章 邀功、避责和消极偏见
震惊的态度和可观察的绩效:关于现代治理的三个困惑
解开谜团的钥匙?指责的世界的逻辑
邀功与避责:消极偏见
作为手艺和科学的避责行为
避责的三种策略
深化分析
第二章 指责的博弈的参与者:深入避责的世界
引言:避责的四个世界
一把手的世界:避责峰会
一线的世界:基层视角
“三明治中间的肉”:中间对两头
其余人士
结语
第二部分 避责:三种基本策略
第三章 编演策略:赢得争论、划清界限、转换话题和保持低调
编演、编演、编演……
编演策略的类型
赢得争论
划清界限:忏悔时间
转移话题:掩盖坏消息、改变议程
保持低调:保密、“躲猫猫”、幕后操纵、清除信使
避责的编演策略的适用范围与局限
第四章 代理策略:亲自指挥还是委托,选择还是继承?
避责的代理策略:组织设计的逻辑
代理策略的类型
授权:避责的关键?
转移目标的方法
伙伴关系结构:通过分担责任和组织复杂性来避责
市场化政府:通过非人为力量避责
避责的代理策略的适用范围与局限
第五章 规程或操作策略
“如果你管不好自己,那就小心点”
规程或操作策略的一些形式
因循守旧:照本宣科
从众:法不责众
个体化:指责操作者、使用者或受害者
自禁:说“不”就行了
避责的规程策略的适用范围与局限
第六章 指责的世界的制度动力:一个全新的免责时代?
引言:箭头还是圆圈?
编演策略的发展:驾驭媒体还是疲于奔命?
代理的发展与授权:增长、下降还是持平?
政策发展:走向过度防御?
整体视角
第三部分 生活在避责的世界
第七章 避责策略的混合与搭配
导言:排序与组合的问题
将编演策略、代理策略和规程策略联系起来:避责行动的联合方式
统合长期的避责策略:寻找完美的免责“保护层”
结论
第八章 民主、善治与避责
重述:理解避责的工程和架构
避责策略:不断改进的防御技术,还是希望战胜了经验?
无论是否有效,追求避责能否发挥积极作用?
避责的消极作用
平衡点在哪里?好的避责与坏的避责
对错误的避责行为采取补救措施?
第九章 结语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