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风海域的丝银对流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关于全球化初期东西方文明在海上交锋与交融的史学力作,再现了16—17世纪中国与西班牙之间的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盛况。彼时的西班牙凭借哥伦布与麦哲伦的航海壮举,横渡大西洋,穿越南美洲,进入太平洋,最终抵达菲律宾群岛及中国东南沿海。

此后,无数商人、水手、移民按照季风 和洋流的节律,乘坐大帆船,每年定期往返于中国福建和墨西哥阿卡普尔科。他们在中国澳门和菲律宾马尼拉中转,将中国的丝绸、瓷器等珍品运往美洲,再带着美洲的白银回到中国,谱写了“丝银对流”的史诗。跟随他们登船的,还有为西班牙王室服务的传教士、凶悍的海盗,以及崭新的观念、礼仪、知识和技术。

这是一个竞争与合作的动态空间,不同国家和港口城市的利益、移民、文化、信仰在这里遇合;这也是一个交融与互鉴的时代,兼收并蓄的中华文化流布四海,为东亚文化圈的建立夯实了基础。

本书引人入胜地描绘了一幅由欧亚各国的统治者、冒险家和商业移民组成的跨太平洋社区的生动画卷,驳斥了关于亚洲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所扮演角色的陈词滥调,并对当今地缘政治的背景重新进行了历史定位。季风海域的丝银对流铸就了时代开始和变革的标志,也为理解早期全球化提供了重要的观察视角。

—-

【专家推荐】

1500—1800年是人类大发现的世纪,郑和的宝船到达东非海岸,葡萄牙和西班牙在中国南海与东方文明相遇,由此拉开了中华文化与东南亚文化融合的序幕,开启了中西文明平等交流的时代。这是大航海后不同文明相遇与和平共处的一段历史,它为今天的全球化提供了文明互鉴的宝贵历史经验。

——张西平(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

【媒体推荐】

本书为修正史学观念提供了很好的范例——那些至今仍遮蔽西方话语的欧洲中心主义偏见,需要被这样的研究破除。

——席安·古尔登,《先锋报》(La Vanguardia)

.

欧阳安以抽丝剥茧的笔法,揭示了中国主导的首次全球化历史,一举击溃关于亚洲国家的陈词滥调。这是一部精彩的海洋史佳作。

——戴维·巴雷拉,《文化报》(El Cultural)

.

欧阳安通过多元视角的史料与极具画面感的叙事,将读者带入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

——曼努埃尔·卢塞纳·希拉尔多,《阿贝赛报》(ABC)

.

这部作品融合多元视角,文笔精湛,深刻揭示了地理与文化在全球化初期的决定性影响。

——豪梅·克拉雷特,《现在日报》(Ara)

.

本书揭示了,17世纪的东亚早已如同21世纪般,成为财富与霸权角逐的绝对焦点。

——阿方索·洛佩斯,《国家地理历史》(Historia National Geographic)

作者简介:

欧阳安(Manel Ollé Rodríguez)

西班牙“新汉学”代表人物,诗人。1962年生于巴塞罗那,现为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亚太研究组成员,巴塞罗那庞培法布拉大学人文系终身教授。

从事16—17世纪中国海洋史研究,西班牙、葡萄牙东亚扩张史研究,东南亚华人华侨史研究,以及现当代中国文化研究等。在中国文学译介领域亦有突出贡献,将《唐诗选》、《聊斋志异》和李清照作品译介到西班牙语世界,并担任两届黄玛赛中国文学翻译奖评委。2012年,获加夫列尔·费拉特尔诗歌奖;2021年,获巴塞罗那百花诗歌奖。著有《中国事业:从无敌舰队到马尼拉大帆船》和《中国制造:现代中国的社会、政治与文化觉醒》等。

中文版序
导言
第一章 郑和与宝船
紫禁城里的长颈鹿
郑和七下西洋
东西洋移民
季风海域的地中海
第二章 远方的岛屿
丰富的丝绸和布料
被征服的征服者
其他岛屿和港口
西潘多岛的海难
两三个世界中心的相遇
从总督区到东印度
对天堂和猫眼的渴望
第三章 一顶王冠下的两个帝国
太阳降落在马尼拉和澳门之间
亚洲的伊比利亚人
没有香料的香料群岛
第四章 中国大帆船
开放海洋
海上城堡
白银之湖与生理人之海
对大帆船贸易的过分依赖
船上的无形资产
第五章 吕宋的华人基督徒和异教徒
在街区和海洋之间
中国生理人
从王城到八连生丝市场
生理人的反抗
第六章 海盗、走私者与海商
其余皆是海盗
没有海盗的50年
从佛兰德到巴达维亚
郑芝龙、郑成功和郑经
第七章 美丽的岛屿
在偏安一隅的台湾岛上
遭遇海难的人与猎首者
热兰遮城的荷兰东印度公司
金包里社人和大鸡笼社人
在台湾岛的16年
第八章 语法学家、传教士与使节
高母羡和隐身的、会讲西班牙语的华人
罗明坚眼中远方的月亮
庞迪我在北京
传教士被关押在广州
《华语官话语法》
结语
参考文献
译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