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面的制度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从三皇五帝到品秩爵位,从中央集权到地方自治,从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从正式规章到潜在规则,在古往今来的社会发展中,“制度”扮演着多种多样的角色,也一直是人文和社会科学研究者密切关注的焦点话题。虽然制度研究的历史悠久,然而“制度”为何?它如何形成、如何呈现、如何研究?其变迁的动力又何在?很多问题仍未在学界达成共识。

本书源自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跨学科视野下的制度研究”系列讲座,聚焦于“制度”这一极富内在张力的对象,邀请阎步克、邢义田、邓小南、刘志伟、侯旭东、应星、周雪光、周黎安、刘世定九位知名教授,从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不同学科的视角,讨论古今中外的制度及制度研究的理论方法,希望在路径的交叉中激活思想,拓宽制度研究的视野。

作者简介:

阎步克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

邢义田 台湾“中研院”特聘研究员

邓小南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刘志伟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侯旭东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应 星 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周雪光 斯坦福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周黎安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

刘世定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序言
渠敬东
制度史视角中的酒爵酒尊——周代爵制的可视化形态
阎步克
从制度的“可视性”谈汉代的印绶和鞶囊
邢义田
走向“活”的制度史——以宋朝信息渠道研究为例
邓小南
自下而上的制度史研究——以“一条鞭法”和“图甲制”为例
刘志伟
“制度”如何成为“制度史”
侯旭东
比较历史分析源流辨析
应星
论非正式制度——中国官僚体制研究的启示
周雪光
经济学的制度范式与中国经验
周黎安
经济社会学的制度研究——两条不同的跨学科研究路径
刘世定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爵”本是饮酒器之名,后来又指封爵;“尊”本是盛酒器之名、后来用为尊卑之尊。行政化的品秩勋爵产生之前,西周春秋的等级制寄托于直观可视的形态之中,由此影响了汉语发展,导致了“爵”“尊”二字的一字二义。所以我们说,这种“一字二
义”,就是早期原生可视性的等级标识所留下的一个历史胎记。
侯外庐有一个论述:“礼者别贵贱、序尊卑者也,这样一种制度藏在尊爵彝器的神物之中,这种宗庙社稷的重器代替了古代法律。……尊、彝、鼎、爵,所谓唯名与器不可假人,就是指贵族的专政。”这个认识非常独到。照他说来,这样一些宗庙社稷的重器代替了古代法律,就相当于贵族社会的习惯法,也就是说它们本身就是政治制度。尊指尊位,彝指法律,鼎指政权,爵指身份,这套青铜礼器及其使用规则,就是物化了的制度。“礼”这东西的特点之一,就是直接诉诸感性,诉诸视觉,由此改变、重塑你的心理状态和社会认知。“法”是非感性的,是抽象制定的制度形态。 (查看原文)

琵琶鱼
3赞
2021-06-13 07:43:44

—— 引自章节:制度史视角中的酒爵酒尊——周代爵制的可视化形态

干部等级制是中国社会分层的主干,社会管理者阶层在各阶层中最高地位,这在古代已然。虽然有时民间和政府的行为逻辑不同,比如说宗教群体、工商群体、知识文化群体在局部上有自己的身份尺度,但整个社会结构是被行政级别塑形的。 (查看原文)

琵琶鱼
3赞
2021-06-13 07:43:44

—— 引自章节:制度史视角中的酒爵酒尊——周代爵制的可视化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