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英国科斯塔图书奖、法兰西学院奖、美国《洛杉矶时报》图书奖等国际大奖获奖作品!
*《纽约时报》《独立报》《泰晤士报》《观察家报》《星期天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标准晚报》等国际知名媒体年度好书!
*历时10年,走访9个国家23座城市,掌握最新披露的权威档案,以详尽的研究、动人的叙事重述斯大林的鲜为人知的成长历程,还原一部前苏联的史前史。
*国内第一本讲述“青年”斯大林的著作,是理解斯大林以及前苏联历史的绕不开的路径、绝佳的选择。
*“没有哪个历史学家能像蒙蒂菲奥里那样把我们领向斯大林的内心深处。”(《洛杉矶时报》)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读后,推荐说:“对斯大林,我本以为了解得足够充分,但我错了。”
《耶路撒冷三千年》的作者蒙蒂菲奥里历时10年,走访9个国家23座城市,掌握最新披露的权威档案,重述斯大林如何从鞋匠的儿子最终成为列宁的左右手这一鲜为人知的成长历程,还原一部前苏联的史前史。
斯大林是修鞋匠的儿子,有溺爱自己的母亲,以及给他带来童年阴影的父亲;他是神学院的学生,学习成绩非常优秀;他是诗人,有着俊美的面容、忧郁的表情,深受女孩子喜欢,因此有过诸多的情人;他是西伯利亚流放者,是“逃跑大师”,多次从监狱和流放地逃脱……
蒙蒂菲奥里在《青年斯大林》这本权威著作中,以详尽的研究、一系列全新的第一手资料,和仿若狄更斯附体一般的叙事技巧,跌宕起伏地讲述了一个多面、矛盾的斯大林形象。
本书出版后,荣获英、美、法、奥地利等各国大奖,入选《纽约时报》《泰晤士报》等超过10家媒体的年度好书,是理解斯大林、苏联历史的绝佳途径。
作者简介:
西蒙·蒙蒂菲奥里(Simon Sebag Montefiore)
1965年在英国出生,知名历史学家,英国皇家文学学会研究员。他曾在剑桥大学攻读历史专业,著有多部历史类著作。其作品被翻译成50余种语言,先后斩获英国科斯塔传记奖、美国《洛杉矶时报》传记图书奖、法兰西学院大奖,以及奥地利克莱斯基政治文学奖等众多大奖。著有《耶路撒冷三千年》《青年斯大林》《大人物的世界史》等经典历史巨著。
《新闻周刊》评论西蒙能将庞大的历史书籍写成极为好看的惊悚作品;他知道怎样才能让历史变得浅显易懂;他的博学、睿智使人忍不住想向美国国务卿推荐,聘请他担任幕僚。
西蒙·蒙蒂菲奥里作品
《耶路撒冷三千年》(Jerusalem: The Biography)
《大人物的世界史》(Titans of History)
《青年斯大林》(Young Stalin)
译者介绍
徐展雄
译者、导演、编剧。译有《黑色电影》《重访希区柯克》《凶年》等多部作品。编剧作品有《功夫瑜伽》《心理罪》等。
【目录】
序曲 攻袭银行
第一部分
1 凯可的奇迹:索索
2 疯狂贝索
3 拳击、摔跤和唱诗
4 一场哥里的绞刑
5 诗人与神父
6 “眼神灼人的年轻人”
7 宿舍之战:索索对决“污点”神父
8 气象员:党派和王子
9 斯大林转入“地下”:秘密活动
10 “我为罗斯柴尔德家族打工!”
—— 巴统的纵火、屠杀和逮捕
第二部分
11 囚犯
12 冻坏了的格鲁吉亚人:西伯利亚放逐之旅
13 布尔什维克的情人
14 1905年:山地之王
15 1905年:士兵、乞丐和裁缝
第三部分
16 1905年:山鹰——斯大林与列宁的会面
17 穿灰衣的人:婚姻、骚乱(和瑞典)
18 劫海船与做父亲
19 斯大林在伦敦
20 卡莫疯了
21 卡托的悲剧:斯大林的追悔莫及
22 “黑色之城”的大佬 :财阀、保护费和海盗
23 跳蚤比赛、清除叛徒与逼疯——监狱游戏
24 “大河雄鸡”和贵妇
25 “牛奶工”:斯大林是沙皇间谍吗?
26 两位失落的未婚妻和一位怀孕的村妇
27 中央委员会和“万人迷”女学生
28 “不要忘记那个名字,敬畏它!”
29 “逃亡大师”:卡莫的最终一跃和最后的银行攻袭-
30 和神秘的瓦伦蒂娜一起旅行
31 1913年的维也纳:
神奇的格鲁吉亚人、奥地利艺术家和老朽的帝王
32 秘密警察的舞会:伪装者的出卖
第四部分
33 “亲爱的,我很绝望!”
34 1914年:北极圈的情事
35 猎人
36 西伯利亚的鲁滨孙
37 斯大林的鹿拉雪橇和西伯利亚之子
第五部分
38 1917年春:为难的领袖
39 1917年夏:大街上的水兵
40 1917年秋:索索和娜迪亚
41 1917 年冬:倒计时
42 光辉的1917年10月
43 权力:斯大林走上前台
尾声
老去的“暴君”——回忆往事
斯大林的曾用名、昵称、笔名和化名
人物表
备注
致谢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老去的尼尼卡
我们的尼尼卡老去了
他伟岸的肩膀不再挺拔……
这位满头白发的老人
真的曾经拥有钢铁一般的力量?
啊,母亲啊!到底有多少次
他挥舞着“土狼”镰刀,
袒胸露背,在麦田的尽头
突然大声地咆哮。
他肯定搬移过大山
把它们并排而列,
他那滴汗的脸上
喷射着火焰和浓烟。
可他现在连膝盖都动不了,
岁月割去了它们。
他只能躺下,或者做梦,或者告诉
他子孙的子孙
他曾经的过往。
他偶尔会听见
附近麦田传来的歌声,
他那曾经坚硬的心
开始愉悦地跳动。
他颤抖地走出了门。
他拄着拐杖往前走了几步
当他看到年轻的小伙,
他安慰地笑了起来。
——索塞罗(约瑟夫·斯大林) (查看原文)
河庄村邮递员
2赞
2018-11-15 00:19:20
—— 引自第415页
斯大林团体的核心布里亚什维利说,“在斯大林的主张和命令下”,一伙人聚集在了他的周围。“我们的任务是秘密购买军火,策动越狱,攻袭银行和兵工厂,以及处决叛贼。”斯大林指派钦察泽建立“技术小组,或日・布尔什维克剥夺者俱乐部。很快,这个小组便以其另一个名称而著名了一一那便是“组织’( Druzhina)或曰“团体”(Outfit)。
以前总是不明白,电视里老说“你要相信组织”,“组织上已经决定了”,“这是组织上的安排”,这个神秘的“组织”到底为何物?
终于破案了!!! (查看原文)
库拉岗日破冰人
1 回复
3赞
2020-08-03 21:36:18
—— 引自章节:17 穿灰衣的人:婚姻、骚乱(和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