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
万物分崩离析,中心再难维系。
时代背叛了它的孩子,他们所熟知的世界已不复存在。
🌊
“为了活下去,我们给自己讲故事。公主被囚禁在领事馆。拿着糖果的男人引领孩子们走向大海。十六楼窗沿上的裸体女人是实在厌倦了活着呢,又或者她其实是一个暴露狂?人们会有兴趣知道答案。
……我们在自杀的故事里寻求宗教训诫,在五人遇害的谋杀案里寻求社会和道德上的教训。我们解读自己看到的一切,在多种选项中挑选最说得通的那个。我们,尤其当‘我们’是作家时,完全是依靠为散碎的画面强加一条叙事线,借由‘观念’来定格不断流动的幻影,亦即我们的真实体验,才能生活下去的。
至少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是这样生活的。但我现在要谈的是另外一段时间,我开始怀疑我给自己讲过的所有故事的前提……”
🪐
“新新闻主义”先驱琼·狄迪恩非虚构作品合集,完整收录:
《懒行向伯利恒》《白色专辑》《萨尔瓦多》《迈阿密》《亨利去后》《政治虚构》《我的来处》《南部与西部》
作者简介:
琼·狄迪恩(Joan Didion, 1934—2021)
美国作家、记者,新新闻主义代表人物。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创作,作品见于Vogue杂志、《星期六晚邮报》、《生活》杂志、《时尚先生》《纽约书评》《纽约客》等。
2005年,获美国国家图书奖。2007年,获美国国家图书基金会年度奖章。2013年,获美国国家人文奖章,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授奖时称,狄迪恩“在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一直是美国政治与文化最尖锐、最可敬的观察者”。
《懒行向伯利恒》1
《白色专辑》175
《萨尔瓦多》339
《迈阿密》397
《亨利去后》533
《政治虚构》 689
《我的来处》 873
《南部与西部》 1013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我记得我刚搬来洛杉矶,住在一个孤岛上时,有人就曾告诉我,印第安人会在狂风来袭时跳进海里。我现在能理解了。太平洋在圣塔安娜风期间诡异地平滑如镜,而你深夜醒来,会困扰于橄榄树里孔雀的尖叫,还有海浪的神秘失踪。热浪像是疯了。天空被昏黄笼罩,还有一种有时被称为“地震天气”的光。我唯一的邻居那几天会闭门不出,晚上也不开灯,她丈夫提着大砍刀,巡视附近。有一天他告诉我,他听到了一个侵入者的动静,接着是一条响尾蛇的。
“在一个那样的晚上,”雷蒙德·钱德勒有次这般描写圣塔安娜风,“每个豪饮的酒宴都以斗殴告终。温顺的小妻子们摩挲着切肉刀的刀刃,研究着丈夫的脖子。任何事都可能发生。”就是这样的风。我那时不知道是否有科学依据来解释它给所有人造成的影响,但这又是一个科学最终支持了民间智慧的例子。圣塔安娜风得名于一个它穿过的山口,是一种焚风,类似奥地利和瑞士的焚风(Foehn)和以色列的哈姆辛风(Hamsin )。世界上有好多种邪恶的大风,最著名的应该是法国的密斯托拉风(mistral)和地中海的西洛可风(sirocco),但焚风有着独特之处:它形成于山脉的背风处,虽然最开始是一团冷空气,但当它顺山脉而下时,逐渐变热,最终形成了干热的强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焚风吹过,医生们都会听到头疼、恶心、过敏、“神经紧张”和“抑郁”。在洛杉矶,有些老师在圣塔安娜风期间不会进行正常教学,因为孩子们变得难以管教。在瑞士,焚风期间自杀率陡然上升,在瑞士一些州的法院里,风会被视作减罪的因素。外科医生被警告要小心风,因为在焚风期间血液不会正常凝结。几年前,一个以色列物理学家发现,不仅是在焚风期间,甚至在焚风开始前十到十二小时内,空气中的正负离子比例都会高得出奇。似乎没人知道为什么;有人说是因为摩擦力,还有人说是因为太阳扰动。无论为何正离子会出现,这么大一团正离子所干的事,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让人不舒服。没有比这更机… (查看原文)
闻夕felicity
2025-09-09 22:57:27
—— 引自章节:《懒行向伯利恒》1
不住在洛杉矶的人很难理解,圣塔安娜风在当地的想象中多么意义非凡。一座燃烧的城市,就是洛杉矶对自己最深的印象:纳撒尼尔·韦斯特在《蝗灾之日》中便描述了这般场景;在1965年瓦茨骚乱中,令人难以忘却的就是熊熊大火。好几天,当你顺着港口高速行驶,你可以看到城市在燃烧,一如我们早就知道的结局。洛杉矶的天气是灾难性的,毁灭性的,就如同新英格兰准时的漫长苦寒的冬天造就了当地生活方式一样,圣塔安娜风的残忍和阴晴不定影响了洛杉矶生活的全部,这更加重了它的无常,它的不可捉摸。风让我们知道,我们离深渊并不远。 (查看原文)
闻夕felicity
2025-09-09 22:57:27
—— 引自章节:《懒行向伯利恒》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