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说杜甫诗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杜甫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是一位集大成的诗人。在他的一千五百多首诗中,有相当一部分反映的是现实生活,所以他也被誉为“诗史”。叶嘉莹先生结合杜甫的生平,融入自己对诗歌感发生命的理解,深入讲解了杜甫人生各个阶段有代表性的作品,尤其对《秋兴八首》做了详细的解读,带领读者走进杜甫的人生和诗心。

作者简介:

叶嘉莹

1924年生,1945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国文系,1954年开始在台湾大学任教, 1969年迁居加拿大温哥华,任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

1991年被授予“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称号,自从加拿大皇家学会有史以来的中国古典文学院士,2002年、2015年分别被香港岭南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现担任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自1966年开始,曾先后被美国哈佛、耶鲁、哥伦比亚、密西根、明尼苏达等大学邀聘为客座教授及访问教授。自1979年开始,每年回大陆讲学,曾先后应邀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等数十所大专院校讲学,并受聘为客座教授或名誉教授。受聘为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名誉研究员、中华诗词研究院顾问、中华吟诵学会顾问、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顾问兼北京文化国际交流中心名誉主任。

著有Studies in Chinese Poetry(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等英文著作及《迦陵论诗丛稿》《灵谿词说》等近20种中文著作,在中国古典文学界及广大诗词爱好者中有广泛的影响。《灵谿词说》于1995年获教育部颁发的“全国高等学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导言
早期生活及诗作
房兵曹胡马
望岳
在长安求仕时期之生活及诗作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官定后戏赠
安史之乱将起时的一篇名作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身陷长安时的作品
哀江头
脱身至行在后的作品
喜达行在所
述怀
羌村三首
长安收复后官拾遗时的作品
曲江二首
自左拾遗移官华州又离华州经秦州辗转至同谷时期的诗作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居蜀及离蜀后飘泊西南之作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登岳阳楼
杜甫的一组名诗
秋兴八首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杜甫的诗之所以好,就是因为他的工力与他的感发是结合起来的,是七窍凿而混沌不死,这是杜甫的了不起之处。 (查看原文)

闲倚一枝藤
3赞
2013-07-24 17:18:43

—— 引自第268页

一般人都是如此,而杜甫之所以伟大,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感情都是合乎伦理道德的感情,而他把合乎伦理道德的感情写得和李商隐那种不被社会伦理所允许的感情一样真挚深刻,甚至比李商隐更真挚深刻、更具有感动人的力量,这是杜甫很了不起的一点。杜甫的诗歌主要表现了他对于国家和人民的一份关怀,因为这份关怀真的是出自于他的天性,所以他的胸襟比一般人博大,感情的分量也比一般人深厚。他把道德伦理的感情与他自己私人的本性的感情结合起来打成了一片。他所写的那种对于国家、对于人民大众的感情如此真挚深厚、博大,这是造成杜甫集大成的另外一个原因。

我们说杜甫对于国家、人民的感情出自于他的天性,这比较不容易讲,尤其是现在讲这些更不容易使人接受。因为在中国古代,那些读书人都是从小就读反映儒家思想的书,一路读下来,觉得“士”应当“以天下为己任”。范仲淹说“先天下之优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一大家从小就是这么被教育出来的。当然,有人信,有人不信,可是一般说起来,还有一个比较上的普遍性。就是说大多数读书人,如果他真的相信儒家的思想,他就真的有这样的一份感情。所以中国古代像屈原、杜甫、苏东坡这样的人,他果真有这样一份感情,而不是口号和教条。可是时代变了,不管是台湾地区还是大陆,大家现在都是金钱挂帅,都是唯利是图。什么叫“士以天下为己任”?什么叫“先天下之忧而忧”?都是为了金钱可以不择手段,可以不讲道德,可以无所不为、无恶不作!所以现在讲杜甫的诗就比较不容易在青年之间唤起他们的同情和共鸣了。他们往往认为讲这些太阔,真是愚蠢P15 (查看原文)

羊牛下山
1 回复
1赞
2020-12-21 12:02:52

—— 引自章节:早期生活及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