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说初盛唐诗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迦陵说诗 叶嘉莹说初盛唐诗》是在台湾《古典文学》杂志上连载的叶嘉莹讲唐诗的系列讲座。作者结合人物的生平和当时的历史来讲,分析深刻,入木三分,会让读者在领略诗歌的优雅与隽美的同时,更能体会到作者独到的用心,展现了唐诗的独特魅力。

作者简介:

叶嘉莹,号迦陵。1924年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加拿大籍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曾任台湾大学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并受聘于国内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名誉研究员。

初唐诗人
初唐诗人之一王绩
初唐诗人之二杜审言
初唐诗人之三王勃
初唐诗人之四骆宾王
初唐诗人之五陈子昂
初唐诗人之六张九龄
盛唐诗人
盛唐诗人之一孟浩然
盛唐诗人之二王维
盛唐诗人之三李白
盛唐诗人之四 王昌龄
盛唐诗人之五 王之涣
盛唐诗人之六 高适
盛唐诗人之七 岑参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你要知道,一般说起来,在中国,凡是衰乱的时代,道家思想就会盛行。因为儒家是要训究对是非善恶的正名的,就是一切我要把它弄出一个基本的原則来:道家呢?则是讲如何保全自己的,所以会盛行于乱世。魏晋是个乱世,因此盛行玄学; (查看原文)

Bio-suki🕸
3赞
2022-05-14 03:13:41

—— 引自章节:初唐诗人之一王绩

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它收集了从本周初期到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时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周代的社会面貌。
继《诗经》之后,中国南方又产生了一种新兴诗体——《楚辞》。。。《楚辞》在形式方面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两种形式,一个是“骚体”,一个是“楚歌体”。。。骚体逐渐从诗歌中脱离出来,发展为赋的先声。。。“楚歌体”主要指的是《楚辞》中的《九歌》这一组诗。在形式上,《九歌》的句子、篇幅都比《离骚》短,最常见的形式是“兮”字前后各三个字。。。。《九歌》成为后世七言诗的滥觞。
乐府诗兴起
东汉五言诗:《古诗十九首》出现后,五言诗就有了一个完全固定的体式,于是我们就称之为“古诗”,而不叫它“乐府”了。
汉朝以后,从魏晋到南北朝,是我国诗歌由古体到律体转变的一个时期。这种律化分两步走:一是对偶,二是声律。。。对偶和声律两种说法的兴起,的确是对中国文字的特性有了反省与自觉以后的必然产物。
所谓律诗,一方面要讲求四声的谐调,另一方面要讲求对偶的工整。其相对的二联必须音节相等,顿挫相同,而且要平仄相反,词性相称。所以后来就逐渐形成了“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和“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两种基本的平仄格律。这两种基本形式再加以变化,就形成了平起仄起、律诗绝句等各种形式。这些新兴格式到唐朝更臻于精美,而且最终得以确立。而魏晋南北朝则是格律诗由酝酿渐臻成熟的一个时期。
唐代以前,中国诗歌的主流是朝格律化的方向发展的。这本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而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诗格律化的一个形成阶段。。。到了唐朝,诗人们一方面继承了汉魏以来的古诗乐府使之更得到扩展而有以革新,一方面则完成了南北朝以来一些新兴的格式使之更臻于精美而得以确立。 (查看原文)

Julia
2017-05-04 14:48:46

—— 引自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