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足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一部震撼人心的千年缠足史

美国历史学会琼·凯利妇女史著作奖获奖作品

内容简介

缠足的历史充满了抵触和意料之外的转折。缠足源于中古时期中国的宫廷舞蹈,并逐渐蔓延到士绅家族、青楼、女佣和农家。传统的观点总是强调缠足父权压迫的特质,而忽视了历史的复杂性以及缠足妇女本身的动机、诱因。本书书写了不一样的千年缠足史,作者用客观中立、不动声色的分析驳斥了许多迷思和错误认知。

名人推荐

高彦颐富有勇气地选择了“缠足”这一有难度的题材,并完成得如此出色。本书超越了民族主义、女性主义和东方主义的争论,将缠足清晰地纳入了时尚的历史来考察。她将近现代缠足消失的故事置于开头,这一巧妙的叙事策略将缠足前现代鼎盛时期的历史叙述构建为一个隐藏的故事——隐藏的来源、隐藏的身体和隐藏的意义。

——费侠莉

《缠足》是一部期待已久的著作。这部作品引入了当前对身体史和时尚史的关注,但其所做的远不止于此:它在每一个转折点上都向我们展示了帝制晚期和民国时代中国社会和历史的新情况。书中细节引人入胜,极为丰富。值得一读。

——罗威廉

这部文笔优美的著作对中国的人类学史作出了重要贡献……高彦颐成功地写出了一部无人能及的缠足史,展示了使缠足成为一种传统实践,进而成为一种被禁止和蔑视的习俗的强大力量,并关注其与私人历史及社会历史的互动。

——《明清研究》

从1999年中国最后一家“小脚鞋”鞋厂关闭的画面开始,高彦颐构建了一部富有同情心且详细的缠足文化史。

——《卫报》

即使是对缠足不应受到谴责这一想法感到不安的读者,也会因为这本书而被迫重新思考他们的假设。

——《伦敦书评》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高彦颐(Dorothy Ko),美国斯坦福大学东亚历史系博士,现为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Barnard)学院历史系教授。研究领域包括明清史、妇女性别史、科技史、视觉文化及物质文化史等。代表作有《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缠足:“金莲崇拜”盛极而衰的演变》和《砚史:清初社会的工匠与士人》等。

译者简介

苗延威,美国纽约大学社会学博士,“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博士后,现任政治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学术专长包括历史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性别社会学,缠足、放足史等。著有多篇关于晚清、民初、日据时期台湾缠足解放运动的学术论文。译有《人际关系剖析》《社会互动》《社会运动概论》《缠足:“金莲崇拜”盛极而衰的演变》等。

新版自序
中文版序
鸣谢
凡例
图版
前言
第一部分 揭露的身体
第一章 全球国族巨型历史:“天足”概念的兴起(1880年代至1910年代)
缠足的终结:两种历史,三种时间,二手声音
“天足”:一个崭新的基督教范畴
徐珂与汤颐琐:天足的国族主义化
“女人好比蛋黄”:一个新的地球知识域
妇女能动性:意志克服身体
辜鸿铭:“观于人”的屈辱
抗拒注视:理想的女性特质
第二章 被掀露的身体:放足运动的实行(1900年代至1930年代)
薛绍徽:“非马非驴”
从“天足”到“放足”
“光复故物”的蔡爱花
放脚乐
阎锡山与山西反缠足运动
缠足罪责化
国家对付父老
性别重于阶级:无法同一的女界
算总账
荒诞剧场
第三章 “缠足如古董”:不合时宜的爱莲者(1930年代至1941年)
姚灵犀与友人:收藏“凋零”
民俗新知的生产
拟仿的怀旧:旧文人、新玩家
“天足”与“缠足”的并接
方绚的发明
二手的性:小男孩、冒牌货、收藏家
“姥”如是说:被转述的女性欲望
绣鞋的社会史:杨铁崖与胡雪岩
自称女性主义者的赏玩家
疼痛的身体:女性的呐喊
第二部分 遮蔽的身体
第四章 溯古访今:缠足源流考
界定缠足:弓足
传说与历史
杨慎的考证:未知的诱惑
《汉杂事秘辛》:身体部位的测量
驳斥杨慎:转向鞋履的胡应麟
后履、妇工与女性差异
今世之潮流:缠足与时尚
赵翼与18世纪缠足极盛期
装饰的身体以及显露的身体
钱泳:从考据到社会批判
自在劳动的女性身体
第五章 狭邪之游:男性欲望与西北的想象地理
西北高原上的赛脚会
起源传说
大同名妓
媚眼:李渔的功能美学
汪景祺的“西征”
红石村:荒野人家
南情北欲:男性欲望与女性欲望的交锋
蒲松龄的俚曲:土腔与地方失衡
两种女性劳动
女性身体的平凡物质性
交换的信物
时尚、地位与女性焦虑
第六章 灰姑娘的梦想:女体的累与用
出土文物
从“平底”到“弓弯”
金莲崇拜
医护的对象
悦目的都会女子:说唱词话中的时尚与地位
顽强的身体:缠足的累与用
身体的累与用
花俏的身体:新式都会时尚体制的诞生
生产的身体:制鞋与市场
风格变迁与知识传递
最后的时尚圈
残存的记忆
尾声
参考文献
译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以往在学术界里,反缠足运动莫不被颂赞为中国妇女解放历程的里程碑,不过,对于这份乐观,我在研究结论里,倒是仍有所保留。界定和表列放足运动的“成功”,有其内在困难,这是我的第一层保留。天足修辞以及随之而来有关奇迹式改造身体的叙事,意味着道德的和本体论的确定性。然而,在统计数据的人为精确性背后,其实没有任何客观的、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指标可以测量作为一种成功、恒久状态的放足。就拿官员们念兹在兹的放足人数的层次来说,“成功”是不是指有某个百分比的女子在查脚员大驾光临的那一天,解除了她们的裹脚布呢?还是说,“成功”指的是年长妇女在一段较长期的时间里,不再紧紧缠裹她们的脚呢?若再谈到个人的层次,这种含混性就更明显了。如果一位放足妇女在经过几个月之后,却因为不舒服或改变心意而又重新紧缠她的双足的话,我们要怎么定位这种情形呢?如果弓形脚底变得较为平伸,但四趾仍维持内折的话,算是缠足还是放足呢? (查看原文)

越石赋扶风
3赞
2021-01-14 16:55:36

译者的话

直到最近十年里,这个强大的认知典范才逐渐受到挑战和颠覆。本书作者高彦颐尤其扮演了关键性的批判角色。早在《闺塾师》(Teachers of the Inner Chambers,1994)一书里,她便已对于视传统妇女为“受害者”的论述——她称之为“五四妇女史观”——提出了强烈的质疑:这套论述一笔勾销了传统女性的主体性与能动性,将她们化约成某种停滞不变的非历史同质性客体,漠视了两性权力关系与女性个体在社会、经济地位上的差异;这种对传统的批判与论述方向,本身就是一种性别政治与意识形态的建构。此后,高彦颐陆续发表了十余篇论文和一部专论“莲鞋”文化的著作,篇篇直指既有缠足史研究的局限和失灵。本书是她的最新力作。就像她在原书名副标题所揭橥的“修正论”取径,在书中,她以极富开创性的思维和视野,以及细腻迂回的推理论证,一步一步地引领我们走出巨型论述的迷雾。

阅读此书,可以这么说,等于是目击了一个“典范转移”(paradigm shift)的过程,因为,套用库恩(ThomasKuhn)的话来说,高彦颐的研究“是一个在新基础上重新创建研究领域的过程”,即使“处理的资料与过去没有两样,但因赋予一个不同的架构,资料间于是出现了全新的关系”。在哪些方面,她的研究与过去的典范有所不同呢?其实她所侧重的,正是近年来妇女史与身体史研究中的两个重要向度:一方面是妇女在生活世界中展现的主体性(subjectivity)与能动性(agency),另一方面则是体现其主体位置的身体性(physicality;或肉身性corporeality)和物质性(materiality)。缠足妇女虽然是缠足文化的执行者,但她们的主体性、能动性、身体性和物质性,长久以来被“封装”在男性知识和权力精英的各种叙事文本,其结果,“缠足妇女”在“缠足史”里不折不扣成了一群“无声的从属者”(the voiceless sub… (查看原文)

加倍山尾
3赞
2022-08-30 17:37:29

—— 引自章节:中文版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