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道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十年,陕北重返。再见边关,再见故园。

共赴穿越历史与地理、过去与当下的现地之旅。

一切都是触发记忆的开关,你永远无法预知它们什么时候忽然出现。

“波罗池梁”“马号圪台”两款明信片随机赠送。

🛤编辑推荐

◎穿越历史与文化的现地之旅

“诸县多属榆林,故曰榆林道。”陕北聚集了千百年来的历史记忆。在十余年后,作者重返陕北,重走榆林道,遇见旧人,寻访旧迹,历史与现实、空间与时间的纠葛尽在眼前。他以恳切的笔墨,以古籍、碑刻佐证亲闻亲见,诉说米脂旧城的当年模样、统万城上的朔风呜咽、康济寺塔的沧桑过往,为读者呈现一场穿越历史与文化的现地之旅。

◎勾勒路途偶遇之人的生活

途经绥德、米脂、榆林、横山、盐池、同心,纵览安边、定边、靖边之景,在城镇、营堡之间悉心观察,作者又收获了此行的游历见闻。再见边关,再见故园——绥德嘬着烟锅的康老汉、在靖边土地上辛劳耕作的牛家老太太、白城则万荣大叔家的一窑灯火……榆林道上偶遇的旧雨新知的生活,于书中一一浮现。

◎触发记忆的欢喜与悲伤,寄寓深情,寄寓思念

一切都是触发记忆的开关,你永远也无法预知它们什么时候忽然出现,触发伴随记忆的欢喜与悲伤。作者把本书献给爷爷奶奶,笔下也时常闪回与爷爷奶奶相处时的温馨记忆。所写十年间陕北的人与事,实际也涵盖了迄今所经历的所有的人与事——那些已然离去的,那些仍在却无法摆脱“离去的人与事”的人与事。我们注定无法相伴一生,但我们却在彼此的思念与回忆中永不分离。

◎随机附赠彩色明信片,呈现蕴藉,呈现希望

身为摄影师,作者在旅途中曾随时用镜头记录下所见。此次以黑白形式将二十余幅照片插入书中,图文并茂,更加真实立体地呈现榆林道上的风土人情。特别选取“波罗池梁”“马号圪台”两张彩色照片制成明信片,随机附赠书中——波罗池梁上背手漫步的老汉与盛放梨花之下慈祥微笑的红衣老妪的形象,或深沉蕴藉,或充满希望。

🛤内容简介

榆林道,乍听似是榆树成林的通途,实为穿越陕西北部榆林地区的道路。在十余年后,作者再次踏上陕北之旅,重经绥德、米脂、榆林、横山、靖边、白城则、安边、定边、盐池、同心,又收获新鲜的游历见闻。胸怀历史,脚踏土地,笔下呈现榆林道上各座城镇营堡之中,那些路途偶遇之人十年来的现实生活。再见边关,再见故园——深厚的私人情感寄寓其中,这是献给过去的人与事的回忆之书。

作者简介:

胡成,自由撰稿人,摄影师。

绥德…………009
米脂…………033
榆林…………075
横山…………099
靖边…………123
白城则…………145
安边…………183
定边…………209
盐池…………233
同心…………249
尾声…………277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能够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地经营一家炖羊肉馆子,可能更多依靠地还是吃苦耐劳。老板在后厨忙得不见人影,招呼客人的老板娘说道:“太辛苦,很多人不干了。”所以不干的,并不是因为烹羊的手艺差。“天天就守在店里,哪里也去不了,什么也干不成。”早晨六点多就要开始炖羊,上午开门,售罄昨天下午炖的那锅羊,六点这锅开卖到晚上十点,下午还要再炖新肉,如此往复。
一年到头,只有年二十七到正月十五休息,正月十六开始,又是三百多天起早贪黑。其实不仅炖羊肉,甚而不仅是饭馆,几十年如一日经营下去的买卖,可能最终都是赢在坚忍。 (查看原文)

蓝藻 ~
1赞
2023-06-24 11:57:03

—— 引自章节:横山…………099

“米脂旧城里,很多人家都在院中种着一株梨树。最美的那株,是当我走上石坡,右转再上马号圪台,看
见路边窄巷一座几乎坍塌的青砖门楼,院墙与倒座房也坍塌,
我以为废弃无人,走进二道门时,整洁的院落里,三眼窑洞
门前的台阶上,赫然一树眩目的梨花。
白色的梨花,绿色的叶片,黑色的枝权,黄色的土墙..”
强烈推荐关注胡老师微博,有这段描述的视频部分,极美。
色极美,一树繁花;声音也美;此情此景最美。
每个看过视频的人都会被打动,美是一种通用语。如同你我的心灵一样美好。 (查看原文)

萌呆ない
2022-06-09 23:51:00

—— 引自章节:米脂…………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