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新诗人如何解读古诗人?在《李商隐十五日谈》中,当代青年诗人李让眉通过对唐代诗人李商隐生平、作品的解读,还原李商隐的生活经历及其精神追求。作者从李商隐所处的时代讲起,每日一讲,共十五讲,描绘了其出身、身边人物群像、感情与婚姻,进而分析其诗作的美学内涵以及宗教对其创作的影响等。
李商隐的诗常被人说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而李让眉的解读却平易晓畅、引人入胜。她以富于觉察力的文字、诗意的语言、丰富的细节、独特的理解,描绘出一个有别于以往认知的鲜活的李商隐。在书中,作者还尝试追索李商隐诗中可能的当代性,从而揭示了诗歌将自身向未知开放的根本属性。
★一部别具一格的李商隐诗传。
★还原李商隐的生活经历及其精神追求,拆解李商隐诗歌密码。
★本书是当代诗人对古典诗人的解析,细节丰富,理解独特。
★李让眉的文字富于觉察力,语言充满诗意,解读平易晓畅、引人入胜。
★作者对李商隐的还原,除去历史语境和艺术维度的考量,更有对一种可能的当代性的追索,从而揭示了诗歌将自身向未知开放的根本属性。
作者简介:
李让眉,青年诗人,生于北京。所作诗词作品散见于《诗词界》《诗潮》《诗刊》《安徽吟坛》等刊物,《诗词年选》《当代海内外诗词选》等书籍,《近百年女性词史研究》等当代学术论文。出版有历史散文集《所思不远:清代诗词家生平品述》。
听李让眉讲那过去的事情(代序)
第一日 为什么是李商隐?
第二日 李商隐的时代
第三日 李商隐身边人物群像
第四日 李商隐的诗学偶像
第五日 李商隐的感情
第六日 李商隐的婚姻
第七日 《燕台》之分析
第八日 李商隐《无题》之猜测
第九日 《无题》:介于真实与想象之间
第十日 李商隐《无题》中的中国式审美
第十一日 有题目的无题:《锦瑟》
第十二日 李商隐的咏史诗《马嵬》(二首)其二
第十三日 宗教基因和诗的演变
第十四日 宗教的后身与李商隐的变化
第十五日 看世界,用李商隐的滤镜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举一句有名的诗来聊聊王维的特点:“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意思很简单:隔着窗听到风吹竹叶的声音,打开门看到满山的雪。
如果是宋人来写这一联,他们肯定会把两个场景之间的关联加上。笨一点的会直接写成“因为…所以…”,比如“只缘隔牖风惊竹,遂得开门雪满山”;稍微聪明一点的会加上可能性,用虚字稍微给两句之间的关系降降格:“似曾隔牖风惊竹,谁信开门雪满山”;更或者再把情感加进来,“却怜隔牖风惊竹,为爱开门雪满山——无论怎么关联,底层逻辑都是因果论:因为昨晚刮了风,所以今天下了雪。 (查看原文)
然脂
6赞
2023-02-26 13:59:19
—— 引自章节:第十三日 宗教基因和诗的演变
得到过才有能力说看淡和勘破,一个童年时代潜意识被困苦和挣扎绑架过的人很难轻易放弃尘世的欲念。李商隐自幼贫穷,缺少父爱,这种缺口需要很多很多的成就和爱才能填补。在俗世的渴望得到充分满足前,他不可能获得出身世家的王维那样自然平静的心态――他不会甘心于把自己放空,再毫无保留地交托给某个宗教去填满。
但也正因为此,李商隐才比其他宗教诗人更接近诗。科学设有国界,诗也没有教义,因为没有被宗教思维绑牢,李商隐也就不需要永远陷落在一座走不出去的山――他可以客观地去权衡每个宗教元素的利弊与效能,然后不断地改进迭代,这种技术流的思维和王维、李白等人截然不同。虔诚的宗教徒写诗往往会要求被宗教驯化过的身体直觉,而李商隐写诗则依靠的更多是脑力贡献。在他的笔下,宗教从不可说的感受变成了可学的技巧。这和他把李贺式天马行空的创作风格巩固为实操方法的套路如出一辙。李商隐不靠天才写诗,更不会过度依赖生命力和情绪,相反,他是非常理性的诗法经营者。这样的诗人可能没有瞬间裹获读者卷入自己叙事逻辑的爆发力,但他的写法可持续,且能一步步上台阶。李商隐的诗永远不会受情绪低落或者生命力减退的影响而枯竭,而是会随着技法熟练而日益精进。这些技法会渐新酿离它们的来处,被摄取并保留,然后获得和宗教不再相关的、自由的成长能力――这种成长不但能滋养李商隐最擅长的近体诗,更将泽及他所不能见到的未来时文体。 (查看原文)
阿一
1赞
2022-09-26 19:56:58
—— 引自章节:第十四日 宗教的后身与李商隐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