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与心事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收录陈丹青过去十年最新的艺术评论文章,跨越戏剧、小说、音乐、摄影,以及素人的绘画。作者自嘲这些皆为“轻佻”的评论,却能看到其中对“真”的赞美,对“灵”的惊异,对“艺术家命运”的慨叹……

作者简介:

陈丹青

1953年生于上海。1970-1978下乡务农。

1978-1980年入美术学院,1982留学纽约。

2000年归国。业余写作。2015-2019年制作艺术视频。


1 漫长的惊讶
8 记韩国大演员金星女
12 读马萧《印象派的敌人》
21 苏州美专与沧浪亭
26 向张光宇先生致敬
43 永垂不朽《流民图》
54 时代的晕眩
58 读柯廼柏的“心”
66 晦涩与清晰
76 画史与痴心
86 小东在看
91 旧书中的鬼魅
98 近乎小说的记忆
102 离乱与顽童
106 原色的郎郎
110 弘仁暴露了他的观看的位置
117 目光与心事
122 白昼将尽
125 书画的活水
129 在小说中呈现的万玛才旦
136 初作的位置
138 你们写不好的
145 回看袁运生
152 尤勇的母亲
156 读张昊辰的第一本书
171 木心遗稿引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商业美术的真功能,实指最大范围的全民“美育”。欧美现当代艺术的大趋势,即商业与美术无间,惠及全社会审美景观。此一景观,曾在民国上海短暂实现,虽是半自觉的(因当时的文化转型尚在初级阶段),却是天然的(因上海的西化与明清世俗与民间传统,两不相隔)。
再者,商业美术兴盛之地、兴盛之时,社会大众必得分享:光宇先生的大市场与受益者,是千千万万都市青年及平民家庭。此所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上海最美观最摩登的时光。没有蓬勃清新的商业美术,民国上海不可想象。鲁迅倡导的左翼木刻,号称“普罗美术”,其实真正的大众艺术,真正的市民艺术,是被抹煞被遗忘的张光宇时代。
而今商业美术不得正名,唯服务商家,只有市场的份:这样的社会,摩登不起来,更难成熟。今之京沪到处高端时尚广告,而平民仍然土气;时尚杂志不可谓不多,没有一份市民争看的《良友》;遍数当今商业美术的品牌与名家,名实难符,略可看者,或进口,或盗版,良性模仿、恶性挪用而已。
再看铺天盖地的书刊,则豪华版设计过度,平装版不堪一顾,比之民国三十年代的水准,技术大幅度进步,美学大幅度退步,已是有目共睹,同期,却又是商业美术大兴、市场需求暴增,于是有大悖论。 (查看原文)

雕刻时光
3赞
2023-10-25 14:38:17

—— 引自章节:26 向张光宇先生致敬

可贵者,是蒋先生独以内心的意志与大诚恳,摒弃任何概念,不虚拟些许希望,不鼓吹高亢的主张,唯忠实于满目灾像,直指生灵涂炭而天地间无可哀告的绝境。此不为当时国府所取,尤不入左翼的腔调,但真的受难,便是如此,战时万民的绝境,便是如此,真的死亡,更是如此,于是真的艺术,该当如此。珂勒惠支画工人的舍命暴动,也画败亡与收尸,晚年丧子后所作母子雕像系列,已是无言之境:这才叫做真的现实主义,不粉饰,不自欺,因大爱而绝望,而不止于绝望者,乃因大爱。
此亦《流民图》的魂灵。珂勒惠支如果望见,必引蒋先生为同道。
中国人向来受不了绝望之作,中国人大抵过厌在艺术中,在一切言说中,撞见无所遮掩的真实。 (查看原文)

不安之书
1赞
2023-10-08 21:26:59

—— 引自章节:43 永垂不朽《流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