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深圳出局已定?上海将成为下一个香港?
谁将是下一个国家中心城市?
强省会时代,哪些城市更有机会?
……
做大城市圈,寻求存在感,争创国家中心城市……,城市争夺战愈演愈烈,未来到底是后来者居上,还是强者更强?哪些城市会掉队,哪些城市会进一步晋升?
本书从城市视角出发,从影响城市发展的地理因素、政治因素、人为因素等出发,深度解读了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重庆等省会城市/直辖市的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大变局之下的城市经济活力。
作者简介:
黄汉城,中国新锐财经作家,广东汕头人,毕业于重庆大学。
现为智谷趋势副总裁、首席研究员,专注于区域经济、产业经济等,担任地方政府和多家跨国公司的授课讲师。
第一章 一线城市的巨变
北京为何“回归”
深圳出局已定?上海或将成为下一个香港
深圳,地方“国资系”高歌猛进
广州与重庆,中国第四城争夺内幕
第二章 地理经济学的颠覆
昆明,东南亚的中心城市
成都,一座内地的“沿海城市”
福州,历史转折中的台湾海峡
南宁,平陆运河会带来什么变局
第三章 被隐藏起来的真相
长春,是下一个底特律吗
长沙,毗邻广东的不幸
天津南京易位,折射南北方经济模式分野
杭州向左,宁波向右
第四章 内循环之城
哈尔滨,凭什么还是副省级城市
沈阳,下一个国家中心城市?
武汉,会成为东方芝加哥吗
第五章 直面悲情
南昌,为赣州牺牲的省会
济南,生也黄河,死也黄河
海口,孤岛经济
石家庄,一座“假省会”
参考文献
结束语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纵观过去一百多年全球城市的兴衰浮沉,我们可以发现,影响个城市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但如果去繁就简,剥茧抽丝,最重要的可以概括成三个。
第一是地理因素,包括自然的地理区位以及人造的能够改变区位条件的交通基础设施。它决定了一个城市的下限。
第二是政治因素。有没有在顶层设计中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是不是政策洼地,拿到哪些优惠政策或财政倾斜,直接影响了一个城市的上限。
第三是人为因素。城市发力的方向,城市自身的作为,属于最复杂的一个变量。它决定了到底是“经济地理学”影响更大,还是“政治地理学”的作用更显著,是白白浪费了万千宠爱沉沦下去,还是踩着地理魔咒的“尸体”高歌猛进。
中国的省会城市,几乎都能放在这个大框架里考量。 (查看原文)
阿猫
2赞
2024-02-10 18:25:31
—— 引自章节:第一章 一线城市的巨变
未来有没有大型空港,能不能更快地接轨世界,对于一个想要挤占产业链上游的城市来说,极其关键,甚至比水运优势还要重要。换句话说,在即将到来的航空大都市时代里,规模经济会让位于速度经济,我们的头号货币或从美元让位于时间。
当西部的产业还停留在劳动密集型时,重庆是西部之王,因为它能够提供最低的运输成本,牢据贸易中心地位。以此为支点,重庆可以发展成西部最大的工业基地。当西部的产业转型为中高端时,空港的作用相比航道会变得更加突出。重庆相对于成都的水运优势会逐步弱化,这是历史的必然,是不可抗的大趋势。
重庆是连接四川盆地与长江出海口的门户城市,本质上是“内一内”要素流动的控制中枢。所以,它注定只是中国的二线城市。而香港、上海是连接中国跟世界的门户城市,属于“内一外”要素流动的枢纽节点,便有资格跃升为全球一流城市。
连接欧洲和东南亚的大陆桥打通、连接东北亚的通道也通畅了,不管是欧洲、东南亚还是日韩的企业、都可以通过四向班列在成都中转,成都成为欧亚大陆贸易中心门户,雏形已现,它自己就是一个“沿海化”的超级无水港。
通常来说,中国的企业所得税是按25%征收。自2000年中国吹响西部大开发的号角之后,国家就赋予了西部地区税收优惠。只要把公司注册在西部,做的是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且主营业务收入占企业收入的总额达到一定程度以上,就可以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沿海的公司想要获得同等的企业所得税优惠,就必须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而西部根本就不用戴上这个帽子。
成都之所以能成为第二总部收割机,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同样不可或缺。搭配上良好的营商环境,成都才能如虎添翼,虹吸海内外巨头落户。 (查看原文)
莫辰
1赞
2024-02-11 16:02:53
—— 引自章节:成都,一座内地的“沿海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