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岳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安岳》是读库“石窟史诗”系列第一册,为读者介绍形象精美、气韵超凡,堪与大足并立为巴蜀乃至中国石窟代表作的安岳地区石窟及造像作品,尤其对卧佛院、华严洞、茗山寺等八大“国保”(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做了详细介绍。

安岳石窟的建造和修缮从五代、唐宋延续至明清,在石窟东传中国的历史上起到了历史和地理的枢纽作用。本书将通用性的石窟艺术知识融于对具体窟龛的介绍中,使读者能够融会贯通,形成适用于各地石窟的欣赏基础。同时,对安岳石窟的介绍也尽量联系对国内其他石窟寺、古建的描述和研究,以求勾勒出中国石窟艺术体系的大致脉络。

本书自引言后,每章介绍安岳一处“国保”造像或石窟群,从宏观的布局、形制入手,逐渐深入到一窟一像的细节,并辅以现场照片或专业绘制的线描图说明,彰显石窟造像作品的艺术成就以及背后的石工、匠师的技艺与巧思,以兼具科学精神和人文价值的方式,体现石窟艺术连接营造技术和文化观念而形成的独特魅力。

书中还加入了专业摄影师摄制、加工的石窟造像照片若干。为了尽可能地展现安岳石窟在现场带给观者的感受,本书的主摄影尝试了多种拍摄方法,力图减小摄影器材与人眼的差距,还原现场的惊鸿一瞥;甚至借助先进的后期处理手段,将主创团队多次奔赴安岳观看、揣摩而得的对造像之神韵的感悟,几乎不露痕迹地融入一张照片,给“不在场”的读者以胜似现场的视觉体验。

“石窟史诗”系列丛书由腾讯基金会资助出版。

作者简介:

王南,2001年获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学士学位,2008年获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工学博士学位。现就职于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所,并任《建筑史学刊》副主编。长期从事中国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著有《规矩方圆 天地之和——中国古代都城、建筑群与单体建筑之构图比例研究》《北京古建筑》《古都北京》《农禅寺:水月》(与袁牧合著)、《乌镇剧院:并蒂》(与袁牧合著)等,并发表相关研究论文。2013年起,由读库陆续出版“建筑史诗”系列。

袁进钊,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硕士毕业,中国雕塑学会会员,山西省雕塑协会理事,山西省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

朱朝晖,出版人,摄影师。读库执行主编。制作出版《茶书》《侘寂》《吉米·科瑞根》《直到山河尽头》等图书,举办《旁观》《如是我见》等个人摄影展,担任鼓楼西剧场特邀视觉总监,主持中国美术学院《列岛·影像志》长期纪实摄影教学实践项目。

引言 养在深闺人未识
一 卧佛寂灭众经伴
二 菩萨庄严三教融
三 拈花微笑启圆觉
四 十炼苦行创密宗
五 金刚怒目护千佛
六 孔雀展翅载明王
七 佛道共享自然妙
八 巨匠犹叹造化功
附录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安岳卧佛最大的特异之处在于背北面南、头东脚西,呈“左胁而卧”的姿势,即朝向身体左边侧卧一这一造型,与绝大多数涅槃佛“右胁而卧”(即右侧卧)的标准姿势(典型者如印度阿旃陀石窟、新疆克孜尔石窟、敦煌莫高窟以及大足宝顶山等处的卧佛)正好相反(图1-3)。之所以说“右胁而卧”是释迦涅槃的标准姿势,是因为此乃佛经中明确记载的一《大般涅槃经后分》称释迦涅繁时“于七宝床右胁而卧,头枕北方足指南方,面向西方后背东方”。 (查看原文)

韧勉
2赞
2025-04-14 20:57:24

—— 引自章节:一 卧佛寂灭众经伴

药师佛,全称“药师琉璃光如来”,是佛经中所谓“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一金庸《射雕英雄传》中的东邪黄药师,即用此典。此龛朝向正东,应是精心选址的结果。药师佛结跏趺坐于须弥座上,坐高九十四厘米,总宽(取两膝间距)六十七厘米,高宽比值约为根号二,为经典比例。腹部有一“十”字形结带,值得注意(千佛寨白字第37号龛主尊与此相同),其含义待考。两侧各雕娑罗树一株,顶部刻有雕饰精美的华盖,华盖两侧各刻一身衣袂飘飘的小飞天,皆呈匍匐之姿跪于祥云之上。药师佛典型造型为手托药钵,或手执锡杖,可惜此龛主佛(及部分菩萨)面部及手均毁于“文革”时期,无从知晓其原始造型。 (查看原文)

西峰秀色
2025-01-19 12:30:52

—— 引自章节:五 金刚怒目护千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