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刚升政治学讲义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很多人都觉得政治学很枯燥,很艰深,跟自己的日常生活关系不大,但是,包刚升老师试图通过这本书告诉我们,政治学是一种思维方式,遇到不能用经济学解释的现象,你其实可以从政治学的角度去解释。政治学是我们理解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

本书脱胎于得到课程《西方政治学通识30讲》,作者搭 建了一个系统的政治学框架,从5大维度、30个关键词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政治问题,系统地讲解了政治现象背后的底层逻辑。

5大维度:权力如何管理社会、社会如何控制权力、制度设计的政治智慧、政治中的分歧与冲突、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全面解读各种政治现象。

30个关键词:国家、战争、君主制、官僚制、共和、议会、民主、自由、政党……30个关键词,也是看待政治的30个坐标。

读完这本书,你会理解人类历史上的很多政治现象。多一个看待世界的不同视角,比如:

为什么说民主制度起源于海盗?

为什么说战争塑造了国家?

为什么君主制延续了数千年?

为什么很多非洲国家建立了民主政体,却日益走向衰败?

为什么很多国家并不支持建设福利国家?

……

除了让你用政治学的眼睛理解世界,本书还能带给你更多的收获。

比如:

掌握结构化认知,建立思考政治问题的脚手架;

建立全新的思维模式,理解不合理现象背后的政治动因;

获取一幅关键概念地图,重新理解多数人日用而不知的概念;

结识重量级的思想家,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霍布斯、洛克到亨廷顿、福山,等等;

体验领袖如何艰难做出选择,获得真正的领导力的启迪。

翻开这本书,从看热闹到看门道。

◎编辑推荐

● 给普通人的政治学通识讲义,从看热闹到看门道。

●“得到讲义”系列重磅新书。“得到讲义”是一套定位于“学科通识”的丛书,致力于让所有的专业知识变得好读——用深入浅出的自然语言,为读者系统全面地了解一个学科,提供解决方案。

● 专业性与好读性兼具。这本书虽然讲的是政治学,却毫不枯燥,好读好懂。以30个耳熟能详的政治学概念为抓手,以30个问题为线索,搭配丰富的案例,为你条分缕析“民主”“国家”“议会”等政治学概念之下的底层逻辑,给你一个看世界的不同视角。

● 了解政治学的“敲门砖”。包刚升老师是复旦大学政治学教授,在专业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且极具个人魅力。他在得到APP开设的《政治学通识30讲》有4万+用户订阅,课程评分4.8分,广受好评。

● 自带畅销书基因。作者包刚升出版过多部政治学相关著作,销量与口碑俱佳,豆瓣评分都在8分以上。近两年出版的《抵达》《儒道法》《演变》等,也受到较多的市场关注。

作者简介:

包刚升

–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理论、比较政治与政治史。

– 著有《民主崩溃的政治学》(英文版 Politics of Democratic Breakdown 由英国劳特利奇出版社出版)、《政治学通识》、《民主的逻辑》、《抵达:一部政治演化史》、《儒法道:早期中国的政治想象》、《演变:西方政治的新现实》等,被评选为“《经济观察报》2018年度致敬作者”。

– 作品先后入选“《新京报》2014年度社科类好书”“第一财经2023年度十佳图书”“搜狐文化好书之选2023年度十大好书”“凤凰网2023年度十大推荐图书”“腾讯读书2023年人文社科十大原创好书”。

序章 重新认识政治学
缘起 | 为什么海盗船上实行民主制度
乱局 | 1787 年的美国是如何克服政治困境的
01 权力如何管理社会
国家 | 为什么人类都以国家作为统治形式
战争 | 为什么说战争塑造了国家
君主制 | 为何这一模式可以延续数千年
官僚制 | 为何问题重重却难以改革
暴力 | 为何内战难以用和平的方式解决
02 社会如何控制权力
城邦 | 雅典的民主尝试为何没有成功
共和 | 混合政体如何解决民主制的缺憾
立宪 | 政治权力是如何被驯服的
议会 | 作为政治平台的议会是如何生长的
民主 | 现代民主是如何成为可能的
制衡 | 司法审查为何能约束民主权力
03 制度设计的政治智慧
政府形式 | 议会制好,还是总统制好
政党制度 | 政党为什么会兴起
国会选举 | 为什么选举制度能左右政党体制
总统选举 | 制度设计是如何塑造政治共识的
央地关系 | 分权模式好,还是集权模式好
04 政治中的分歧与冲突
自由 | 自由与权力的合理边界在哪里
干预 | 为什么明知未必有效,政治家仍会选择干预
福利 | 为什么福利国家并不总是受到欢迎
公债 | 为什么很多民主国家都深陷主权债务危机
移民 | 更寻求人口同质性,还是更包容多样性
05 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
共同体 | 为什么有些发展中国家易陷入政治危机
发展 | 为什么落后国家的发展容易陷入停滞状态
增长 | 为什么有的威权主义政体能创造经济奇迹
转型 | 为什么不少国家会遭遇民主转型的难题
分歧 | 财富结构如何塑造发展中国家的政治
结语 思维模式与政治经验
思维 | 如何像政治学家一样思考
法则 | 人类历史提供了何种政治经验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法则一:有效统治是人类社会的必需

法则二:权力必须受到约束

国家和权力固然是必需的,可一旦权力被滥用,就会给社会带来无穷无尽的苦难。所以,必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我将这条法则称为“政治学第二定律”。

迄今为止,为了约束权力,人类主要做出了三项政治发明:一是用宪法和法治的办法来约束权力;二是用民主和投票的办法来约束权力;三是用分权制衡的办法来约束权力。

法则三:好制度使坏人变好,坏制度使好人变坏

制度很重要,这一点毋庸置疑。对处在某个职位上的政治家来说,如果制度不赋予他适当的权力,他就做不成什么事情;如果制度赋予他过大的权力,就容易放纵他、败坏他。所以,掌权者或好或坏的实际表现,往往是由制度提供的激励结构所决定的。这都说明了制度的重要性。

制度的问题不仅在于制度设计本身,还在于制度是怎么来的,以及是怎么运作的。只要不是外部强加的,它就一定是政治博弈的产物。

制度创设之后,它的运行也是一个问题,因为任何制度都是由人来操作的。比如,不少国家在转型时很容易制定出一部新宪法,但这样的宪法又很容易被抛弃,此类故事在不同国家反复上演着。因此,制度究竟如何,还依赖于人们是如何操作的。

法则四:分歧与冲突是人类政治的永恒主题

人类真实的政治始终充满分歧与冲突。而当今这个世界最常见的分歧,主要来自阶级、身份认同与意识形态。

贫富阶级的分化,古已有之。而且,我们很难彻底消除这种分化。

身份认同,主要是指来自不同族群和宗教的人往往政治认同不一样。

意识形态分歧,直接来自政治观念上的差异。
所有这些分歧,几乎没有哪一个社会能完全消除。差别在于,有的社会能管控不同群体的政治分歧,从而使这种分歧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内;有的社会则无法管控不同群体的政治分歧,进而导致严重的政治冲突,甚至暴力事件与内乱。

法则五:观念是塑造政治的重要力量… (查看原文)

蝗虫的大腿
3赞
2024-04-18 23:56:17

—— 引自章节:法则 | 人类历史提供了何种政治经验

英国是从什么时候才想要建设福利国家的呢?其实,直到一个世纪之后,英国主流社会的态度才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以1946年通过《国民保险法》为标志,英国开始迈人全面建设福利国家的轨道。

之所以会发生这种转变,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是1942年英国经济学家威廉·贝弗里奇发布《贝弗里奇报告》。该报告全面评估了人生的主要风险,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制度设计,并设想了一整套“从摇篮到坟墓”、全覆盖的社会福利方案。

一经发布,该报告就受到了英国公众的普遍欢迎,并在政治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在随后举行的1945年大选中,保守党对是否全面接受《贝弗里奇报告》的方案有些犹豫不决,因为他们担心英国能否承受建设福利国家的社会成本。工党则不同,他们决定将《贝弗里奇报告》的主张作为自己的政治纲领。结果,尽管保守党的政治家丘吉尔刚刚带领英国取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却在大选中败给了工党领袖。

至于为什么1834年英国通过了条件苛刻的新《济贫法》,1946年却启动了全面的福利国家建设,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到1928年为止,英国民众已经获得了普选权。与之前就拥有投票权的社会精英不同,很多新增加的选民都是中低收人者,他们更渴望福利国家政策。 (查看原文)

熊猫の大叔🌈
1赞
2024-05-03 13:49:32

—— 引自章节:福利 | 为什么福利国家并不总是受到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