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北京,充满活力的中国之都,变化是唯一不变的主题。
对中国人而言,北京是一切的中心:政府、传媒、教育、艺术和交通,甚至包括了语言和时间。自北京建城以来,她就是吸引外来人口、商人、学者和探险者的魅力之地,其中也包括了13世纪的马可·波罗:“全城地面规划有如棋盘,其美善之极, 未可宣言。”
这副“棋盘”的遗址仍留在北京城内,六十多平方公里的面积和曼哈顿区差不多大,那些叫做胡同的狭窄巷子也依然存在。胡同之于北京,就如河道之于威尼斯。几个世纪以来,胡同一直是这个城市的文化特点,即使现在的巷子还不到以前的八分之一。
北京并不是西方人眼中的城市。1962年,一名外国记者将这里定义为“史上最大的乡村”。尽管这里有世界上第二繁忙的机场,近一百家星巴克和一条覆盖到城市核心之外的新的地铁系统,但在某些北京人的眼中,它仍是一个乡村。
过去十年,就像是任何一个崛起中的国家的首都那样,北京这个大乡村走向了国际。穿过天安门广场,百公里外的长城标志着这个城市宽广的界限。或许它的改变可以用这个小插曲来说明:
几年前我看到一个充满乐观意味的横幅,挂在一栋老楼的拆迁现场,上写:再现古都。
一天晚上,不知道谁悄悄地将第二个字的左半部分去掉,所以口号变成了:再见古都。
作者简介:
迈克尔.麦尔于1995年随同美国志愿者和平队首次到中国,在四川省一小城市培训英语教师。他于1997年搬到北京,在那里居住了10年,并在清华大学学习中文。他的文章曾多次在纽约时报,时代周刊, 金融时报,体育画报,洛杉矶时报,华尔街日报及其它报社和杂志发表。迈克尔。麦尔曾获 得多个写作奖项,包括古根海姆奖(Guggenheim), 纽约市公共图书馆奖 (New York Public Library),怀亭奖(Whiting), 和洛克菲勒 . 白拉及尔奖(Rockefeller Bellagio)。他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现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和香港大学新闻与传媒中心教授非虚构写作。《再会,老北京》是他的第一本书。
北京老城区地图
第一章 走过大前门
第二章 叫我梅老师
第三章 Mocky与我
第四章 “告别危房”
第五章 寒冬降临
第六章 拆之简史一:燕都旧迹
第七章 《北京晚报》
第八章 幸福城中好时光
第九章 把感觉留住
第十章 春天
第十一章 拆之简史二:皇城兴衰
第十二章 “去贫化”的贫民窟
第十三章 抢救老街
第十四章 夏日大回收
第十五章 过去时与将来时
第十六章 拆之简史三:民国首都的现代化之路
第十七章 朱老师:树的记忆
第十八章 保护历史,人人有责
第十九章 老寡妇的故事
第二十章 拆之简史四:“毛泽东时代”北京的工业浪潮
第二十一章 回音壁
后记 新北京,新奥运
致谢
译名对照表
参考书目
译后记 一封写给老北京的忧伤情书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我很清楚,在大城市中,今日的巨大改变,就是明日的社会现状。城市和人一样,随着时间流逝而不断增长年龄,改变心智和容貌,只是城市可以重复生命的循环。我并非惯于怀旧之人,但只要我一离开胡同,就会想念北京,这样的感觉越来越强烈。我并非想念那些摇摇欲坠的建筑,而是想念贯穿于胡同之中,鲜活而又濒临消亡的生活方式。我想念那些“当时只道是寻常”,还没来得及好好欣赏的事物,比如在“无形巨手”涨房租之前,可以闲逛散步的商业小街;比如凌晨五点,老奶奶们在外面闲聊的家长里短;比如身穿丝绸睡衣去市场买菜的男人;比如围坐在热气腾腾的涮锅周围饱餐一顿,久久不愿停下筷子;比如休闲的午后在“什么?”酒吧的老槐树下享用一杯啤酒;比如带有刮奖栏的收据;比如用喷枪颜料画出来的光头。我想念居民说出的蹩脚英语,以及他们在这蹩脚与怪异中灌注的骄傲与自豪;想念那些富有创意的骂人脏话;想念护城河上的冰球比赛。我想念那些天天在我身边出现,却已在衰退,在消失的事物。比如学校外墙上的爬山虎藤蔓;比如课间休息时朱老师和雪儿之间的一场踢毽子比赛;比如小刘爸爸的鸽子,以及他老婆的抱怨;比如杂草丛生的瓦屋顶。我想念那些由月亮阴晴圆缺而非倒计时牌决定的节日和活动。在将自己标榜为“新北京,新奥运”的很久很久之前,这座城市自诩“文化之都”、“文明之都”,是整个世界为之向往,为之欢呼,并会竭力保护的城市规划杰作。每时每刻,我都在想念着北京。 (查看原文)
幸运小厨娘
1 回复
5赞
2017-01-08 23:06:43
—— 引自第350页
“每分每秒,民族文化都在流失。在西藏,古老建筑被拆毁,以便修建钢筋混凝土的大楼。贵州省有三十三个民族,但三十万人都到东部沿海城市打工去了。回到家乡的时候,他们会嘲笑自己的文化,觉得非常落后。他们带回高科技和不同的风俗习惯。去年,我们在甘肃省见到一个老太太,八十多岁了。她唱的民歌特别好听,能唱很多民歌。我就打算再去一趟,把她唱的录下来。但不到半年她就去世了。我们再去的时候,她的女儿跟我们说,她临终前一直在追问,’他们怎么还没来?他们什么时候来?’” (查看原文)
Dinkon
1 回复
3赞
2014-03-06 14:34:50
—— 引自第20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