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庙新神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孔庙是传统中国社会中重要的教育与祭拜孔子等儒家先圣先贤的场所,是儒家文化的重要象征。近代以来,“传统”遭受了严重的冲击,尤其是孔子及其祭祀、教育、文化空间孔庙,更遭到多重的批判与挤压。探索孔庙的变迁,即是透视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有效视角之一。本书从清末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这清初三大儒从祀孔庙事件入手,描绘近代变革大潮冲击下的孔庙从祀及其应对举措,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思潮”与“传统思想”之间的冲突与张力,展现传统文化如何自我更新,从而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在今天进一步焕发生机提供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段志强,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政治思想史、明清文化史、中国文化地理等。出版专著《顾祠:顾炎武与晚清士人政治人格的重塑》,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参与网络音频节目《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博物馆里的中国通史》《水生万象:水与中华文明的历史细节》《白银时代旅行史》等,广受好评。

旧庙
孔庙的公与私 / 3
一、孔庙是一种行业庙 / 3
二、从祀与公论 / 6
三、清代孔庙从祀的扩容 / 12
晚清从祀诸贤儒 / 16
旧庙的逻辑 / 80
新神
顾、黄、王身后事 / 85
一、顾、黄、王从祀是个政治事件 / 85
二、儒家祠祀系统 / 88
三、曾国藩与三儒从祀 / 94
四、陆心源拟顾炎武从祀 / 96
郭嵩焘请祀王夫之 / 99
一、请祀王夫之缘起 / 99
二、河间献王刘德从祀孔庙 / 101
三、从祀请求被驳 / 108
四、湖南士人与船山从祀 / 115
五、辅广从祀孔庙 / 118
陈宝琛请祀黄宗羲、顾炎武 / 121
一、陈宝琛呈请黄、顾从祀 / 121
二、礼部、内阁反对从祀 / 124
三、一场错乱的争论 / 135
四、游酢从祀孔庙 / 137
孔祥霖请祀王夫之 / 140
一、“于圣学之体用固有如是之兼赅者” / 140
二、“未足当阐明圣学、传授道统之目” / 146
赵启霖请祀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 / 149
一、孔庙历史上最后一次升格 / 149
二、三儒从祀最终定论 / 151
三、重塑学术偶像 / 160
四、士人公论与政治权力的博弈 / 163
五、“胜朝遗献”还是“国朝儒宗”? / 167
六、超越地域之争 / 171
七、 “道统”隐退,“国粹”凸显 / 173
孔庙与宪政 / 182
一、从祀与立宪 / 182
二、腹背受敌的三儒从祀议案 / 185
三、宪政与儒家政治理想 / 190
四、最后的交锋 / 193
五、从祀孔庙有用吗? / 200
尾声 / 203
一、旧庙新神 / 203
二、各自表述的“国粹” / 205
三、《三儒从祀录》 / 209
四、“诏墨犹未干,呜呼旧社屋” / 214
五、孔庙从祀史上的“异数” / 216
六、孔庙的近代命运 / 221
引文出处 / 226
后记 / 232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讲求兵学,是明末学人的风气,这当然与时代需求有关。进入清代,统治者对于文人谈兵相当忌讳,诸多兵书在乾隆四库修书时还成为禁书,例如明代兵书之集大成者《武备志》即在此时荣登禁书名录,险些失传。陆世仪谈兵不足怪,士绅呈文中直言不讳,应该是出于新的时代需要,觉得国家需求应已压过政治忌讳。 (查看原文)

六如
6赞
2025-08-15 19:45:47

—— 引自章节:晚清从祀诸贤儒 / 16

四库修书时,袁燮作品已经散佚,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方得重现世间。这是乾隆帝引为自傲的文化政绩,自我表扬及于原书也在情理之中。但更重要的原因体现在另外一首《御题袁燮〈絜斋家塾书钞〉》中:
议论持醇正,兴亡鉴古今。
致危惟戒逸,胜怠莫如钦。
惜未联全璧,幸仍拣碎金。
流斯失法度,先已获予心。(袁燮解《书·大禹谟》“儆戒无虞罔失法度”节,言“人君岂能无安逸欢乐之时,苟不至于过,则亦不害其为法度,流而不返,便是失法度”云云。余昔游巡,所至一览即过,不肯因此稍稽庶政,是以尹继善有“驰驿游山”之语。余诗中每见此意,今观燮解与前指适相吻合,余昔未见是书,其言实先得我心耳。)
如前引《四库提要》所展现的,乾隆君臣认为袁燮作品的最大价值在于他对帝王的进言。四库修书开始时,乾隆帝已经三次南巡,朝野早有微词,这时在袁燮书中看到“人君岂能无安逸欢乐之时”的话,不禁龙心大悦。他对袁燮的好感,主要就来自这里,而礼部的覆奏只说乾隆题诗、并不说诗里写了什么,恐怕也是在为尊者讳。 (查看原文)

六如
2赞
2025-08-15 19:11:58

—— 引自章节:晚清从祀诸贤儒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