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巫蛊考察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本書從歷史學、考古學、民族學和自然科學中汲取營養,運用多學科的比較研究,解釋了巫蠱的現實意義等,是中國第一部研究巫蠱的學術專著。

作者简介:

邓启耀,曾任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教授,退休后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著有《中国神话的思维结构》《非文字书写的文化史》《佛性如风:中国佛教艺术研究》及民族服饰系列著作等。爱走野路,曾任中国探险协会副主席。

原文摘录:

M. Ludwig1966年提出,非常意识状态有下列十条共同特征:
1. 思维改变:原始性思维占优势;不能进行有指向性的注意。2. 时间知觉改变:加速、减慢或停滞(无时间感)。3. 丧失自羧控制感。4. 随着自我控制感丧失的出现,出现强烈情绪,可从幸福、极乐、狂喜、销魂直至恐惧或深度忧郁。5. 躯体感觉、形体感改变:身体与外界的界限消失,身体的各部分变形、消融,身体提升、移位、化解,可引起强烈恐惧。6. 感知觉变化:视觉系统较明显,如幻觉、错觉、假性幻觉、联觉现象。7. “意义”体验现变;正常清醒状态下很少或根本不会察觉的事物或关系,会被赋予重大的意义;“顿悟”体验;8. 对各种强烈体验有“还可言说、“不可名状”感。9. 再生或脱胎换骨体验。10. 高度暗示性由于失去习惯了的恒常性,出现不确定感。建构性的,似乎能起支撑、稳定作用的体验或信息特别容易乘虚而入。
为了验证以上这些主要通过回顾性调查得来的结果,A. Dittrich在80年代主持了一项大规模的跨国性纵向实证研究。首先,他对五百名健康志愿者实行非常意识状态诱导,方法包括四种致幻药物,各种减少环境刺激的方法,如感觉剥夺、入睡前状态、催眠、自我训练,以及过度刺激,同时设置了对照组,与实验组一样接受同一测量方法的前后测量。根据这一阶段的结果,该研究将调查扩大到欧洲六国一千一百三十名受试。这些受试进人非常意识状态的方式主要是使用大麻、LSDC(麦角酸二乙酰胺)和各种冥想、人静方法。第二阶段的结果与第一阶段吻合,且在内容上与前述十条表现有很大重叠。研究者用多元统计方法归纳出,受试的自我体验报告中含有以下三个主因子,正是它们构成了典型非常意识状态的核心:
1. 海洋般无边无际感(oceanic boundlessness),可喻为天堂;
2. 自我消融恐惧(dread of ego dissolution),可喻为地狱;
3…. (查看原文)

渺小
1赞
2025-06-03 18:50:29

—— 引自第316页

我已不止一次遍地读这段文字了。它让我读得“惊心动魄”(大约只有这个词能较准确地表述共同的感受),脑子里却又很久都是一片混沌。因为它让我联想起太多这样的孩子,她们的真诚让你感到心痛——看父母或坏人的时候,看老故事或新鲜事的时候,看人互相迫害或互相帮助的时候,看灾祸或幸福降临的时候……孩子的眼睛是联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门户——无论向她们呈示的是现实还是梦幻,是美景还是魔魇,是发射火箭还是焚烧女巫,她们的心灵都记录着或将记录一部真实的历史。正像报告上述事件的作者所说:“与一个孩子半个小时的交谈,就像经历了整整一部人类史前到当代文化发展的历史。从某种程度上讲,孩子的话是可信的,但并不是因为它们具备经验的真实,或事实的真实,而是它准确地反映了若干世代以来河谷中民众生活的传统和心灵的历程。不幸的是,这确是一部真实的历史自古以来,滇南巫风就盛,没有一部地方志在描述此地民族生活时没有崇巫祀鬼的记载。孩子提到的这类活动,可以一直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甚至久远得寻不到它的根源,它以习俗、以传说、以人们间心灵的感应一代代地流传下来。不知道它的起源,不知道它何以有如此顽固的延续性,能够跨越形形色色的不同的思想领域而传承至今,旧的消亡了,新的又产生了,尽管内容各异,奇术有别,但却延绵不绝,直至今日。巫的历史,巫的信仰,代表了人类所经历的心理历程,多少千年来被习俗凝固在民族与地方的时间与空间之中,凝固在个体的生命历史之中,在特定的地域、特定的人群中,衍生着一页页人类的生活史。因而,当你在一个远僻的河谷中,发现它竟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的时候,你才感到人类的童年与今天之间的距离,并不像历史所表现的那样遥远漫长。” (查看原文)

渺小
1赞
2025-06-03 18:50:29

—— 引自第3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