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为讲谈社《中国的历史》中的“隋唐”一卷。
《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读本。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最新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重磅历史佳作。
一般教科书对隋代的历史总是匆匆带过。气贺泽先生对于隋朝的历史,则颇为重视,有些看法颇为新颖。作者特别肯定隋朝初年在制度建设上的成就,认为高熲、苏威几个人合作,短短几年时间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变革,从而奠定了隋朝开皇之治的基础。作者特别强调佛教对于巩固隋朝统治的意义。就全书的侧重点而言,作者对于贞观之治评价不高,论述简略;对于武则天的掌权,则与同时期日本等东亚其他地域的女主政权做出联想。与一般中国教科书或者断代史不同,作者对于唐代花街柳巷世界、长安和洛阳的城市景观、五代山及房山云居寺等地的佛教文化都要专门的叙述。在国际中国史研究中,日本学者有独特的优势,形成了自己学术风格和学术传统。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本人和当代日本隋唐历史研究综合性成果,体现了日本学者观察隋唐历史的独特视角。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气贺泽保规,1943年出生于日本长野县。先后毕业于京都大学文学部、同校研究生院文学研究科东洋史专业博士课程。文学博士。历任日本佛教大学副教授、富山大学教授,1995年起至今任日本明治大学文学部教授,明治大学东亚石刻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代的政治、社会、文化史。曾任日本唐代史研究会会长。
【译者简介】石晓军,男,1957年出生于陕西省。先后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及硕士研究生、日本关西大学研究生院史学专业博士课程。文学博士。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曾执教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现任日本姬路独协大学研究生院教授,兼任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兼职教授、西北大学文博学院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日文化交流史、隋唐时代对外关系史。
序章 急剧动荡的东亚
第一章 新兴的统一国家:隋王朝
隋朝的建立与文帝的开皇之治
隋朝中期的政治动向:遣隋使所见到的隋朝
炀帝的“暴政”与隋末的大动乱
第二章 唐朝的再度统一及其政治
唐代的政治世界
从唐朝起兵到玄武门之变
贞观之治的光与影
武后与武周革命
盛唐时期的光与影
第三章 安史之乱后唐代后半期的局势
安史之乱始末
两税法与藩镇体制:通向财政国家之路
宦官专横与官僚的党争:门生天子的时代
流寇黄巢之乱
第四章 律令制之下人们的生活
律令体制的构造与贵族制
律令制之下的官僚生活
村落中的日常生活
节假日及岁时文化
第五章 武后与唐代的女性
不稳定的皇后及皇太子地位:武后出现的背景
昂首阔步的女性:家庭与社会中的日常光景
花街柳巷的世界与男人们
《女则》与《女论语》
第六章 城市的发展与丝绸之路
长安、洛阳的景观及其生活
工商业的发展与商人及工匠
纵横于隋唐世界的西域人
第七章 隋唐国家的军事与兵制
府兵制及其展开:府兵兵士的世界
北衙禁军的建立及其展开
神策军与藩镇兵
第八章 圆仁的入唐求法之旅——唐代后期社会一瞥
圆仁的旅程及目的
新罗人社会与山东、华北的农村
唐代的旅行、道路与旅行者:五台山之旅
会昌毁佛及其背景
毁佛风潮中的寺院——以法门寺、云居寺为例
第九章 东亚各国的动向
隋唐王朝与东亚诸国
突厥系的游牧国家:突厥与回鹘
古代藏族政权吐蕃的强盛与挫折
三韩分立与隋唐的东亚政策
第十章 隋唐文化百态
唐诗
唐代文化与金银器
隋唐精神文化的一个侧面:历史编纂及其认识
末 章 如何理解“唐宋之变革”
理解隋唐历史的关键
“唐宋变革论”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宇文融从都城长安附近高平县的一个官吏跃身于政权中心乃是开元九年(721)之事。当时,伴随着“逃户”(流民)的增多、带来了一个深刻的问题即税役減少。摆在唐朝统治者面前的是,究竟应该如何应对这一问题?实际上,关于逃户的问题在武后时期已经有人指出过,但是究竟如何解决才好,却一直没有任何具体方案。于是,宇文融出来提议,首先需要彻底摸清逃户的具体情况,玄宗采纳了宇文融的这一意见。
调查逃户的实际状况也就是査户口,这项工作叫做“检括户ロ”或者“括户”。当时把正式登记在户籍里的良民叫作“主户”,
而对于从主户处逃亡出来依附寄居于其他主户之下的人,则称作“客户”。宇文融担任劝农使以后,将部下的劝农判官派到全国各地致力于把握这些从户籍里漏掉的客户。其结果,到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末为止,共检括出客户计八十万户,从这些新依附的客户身上征收的税钱竟达数百万钱。即便减去这一数字中或许存在的个别虚夸部分,这也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超过当时统计的全国户数的十分之一(根据开元十四年的统计。全国户数不到七百零七万户)。
宇文融最初采取的方针是让这些逃亡的农民返回原籍,回到原来的主户那里;后来又采取了在逃亡农民的寄居地将其按照客户加以登记的办法。不管哪一种方法,目的都是要把这些人重新纳入国家管理之下。由于接受逃亡农民作为客户的主户主要都是各地的新兴地主阶层,因而宇文融的上述括户政策,马上遭到了与新兴地主阶层利益有着紧密联系的科举官僚的激烈反对。
反对派的急先锋就是张说。张说是继姚崇和宋璟之后,最为玄宗所信任的一位宰相,也是一位精明能干而且极为现实的官僚。张说的现实主义表现在:他认为只要在追认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适合现状的对策即可。无需回到最初的出发点去重新考虑如何解决问题。譬如,当府兵制陷入了功能不全的困境时,为了都城的守备防卫,张说便马上建议实施新的兵制一一募兵性质的“彍骑”。因而,对于图谋… (查看原文)
韩宝实
1 回复
2赞
2021-02-24 21:30:35
—— 引自章节:盛唐时期的光与影
成型于五世纪末的北魏、整备完善于隋唐时期的均田制。
均田制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制度?其实际实施的状况又如呢?长期以来,关于这一方面有过各种各样复杂的议论。在这里首先从法规层面上来看看其主要的特征。相对于北魏以一“床(夫妇)”授田一百亩的标准,隋炀帝以后改为一丁(成年男子以及十八岁以上的中男ー人授田一百亩,同时废除了给女性的田以及赋役。一百亩又称作一顷,相当于今天的约5.8公顷。日本的一町步(10反)只有大约1公顷,所以一百亩的面积应该相当大。在一百亩受田之中,分为“口分田”八十亩身后需要交还给国家;“永业田”二十亩,农民可以传给子孙。 (查看原文)
韩宝实
1 回复
2赞
2021-02-24 21:30:35
—— 引自章节:村落中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