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女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我们都是既旧又新的历史中间物。”

◎中文播客界翘楚随机波动首度结集

我们的联结,不止通过声音

◎有没有过那样一个时刻,你觉得自己还不够“新”?

女性主义理论的习得对我们的具体生活有助益吗?

◎愤怒、困惑,失望、鼓舞,实践、畅想

不只是她们的,也是你的、我的、我们每一个人的

真正属于我们这一代的集结

最具身的话题,最精彩的交锋

始于极限,面向未来,开拓性别为女的无限可能

◎裸脊锁线,可180°平摊,超值附赠精美别册

————————————————

★内容介绍

有没有过那样一个时刻,你觉得自己还不够“新”?

女性主义理论的习得对我们的具体生活有助益吗?

一边是已经觉醒了的意识,一边是仍旧焦灼的现实,熟谙女性主义的新新女性,该何去何从?

这是随机波动全新推出的“随机图书馆系列”第一辑。作为既旧又新的女性,要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具体困境?《性别:女》主要围绕性别议题尤其是性别身份带来的困惑与愤怒、失望与鼓舞展开,比如性别暴力、性教育、母女关系、赛博格、女性与创作等,对谈嘉宾有儿童性教育研究者刘文利,脱口秀演员颜怡颜悦,作家张悦然、淡豹、倪湛舸等,探讨女性的遭遇与女性的创作,女性的过去、当下与未来,性别平等在何种意义上成为可能,等等。

————————————————

★编辑推荐

“读了很多女性主义,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超乎寻常的用户粘性、提及性别议题绕不过去的名字!

◎最现实的困惑,最坦诚的剖白,真正属于这一代的心声——女性主义理论的习得对我们的具体生活有助益吗?

女性可以幽默吗?可以参与基层治理吗?农村女性可以突破现有母职和家庭规范,有野心和梦想吗?可以同时是创作者和女权主义者吗?女性主义思潮深入人心的今天,我们如何培养男孩?……

◎超乎寻常的讨论广度——从城市到乡村,从实践到畅想,从与父母的关系到对孩子的教育……

◎史无前例的嘉宾阵容——儿童性教育研究者刘文利,《小小的我》导演杨荔钠,脱口秀演员颜怡颜悦,作家张悦然、淡豹……

时代激变之下,每一分思考、每一步行动都是最小单位的社会实践。

随机波动是真正属于2020年代的声音。她们是勇敢的,“从大众文化聊到社会科学,尤其女性和时事议题展现出青年知识人继续传递思想、激发辩论的可能”;她们是深刻的,作为媒体人,她们每次都会查找海量资料(甚至读十几篇学术论文),被戏称为“军备竞赛”的楷模;她们又是真实而动人的,爆发出的标志性笑声和哭声每每惹得手机之外的我们也跟着大笑大哭起来。她们,是真正属于我们这一代的陪伴和联结。

————————————————

★媒体评论

三位主持人以其独特而细腻的女性视角,在社会热点话题的间隙中打捞光荣与梦想的剩余价值。她们……把声音当作泥和砖,在视觉媒介的世界之外构筑了新文化和新思想的乌托邦。

——《新周刊》

在过去几年中,“随机波动”以其思辨性,一期一期地与听众共度时代。……我们时代的记录者和讲述者。

——《南方人物周刊》

既有关切世界的深度对话,也有随机的碰撞式聊天。……关注身边与世界,让智慧随声音传动。

——《WSJ.》中文版

强大的议题设置能力、军备竞赛式的知识输出和直接的社会关怀,让她们拥有了广泛的听众。在今天的互联网语境中,她们从大众文化聊到社会科学,尤其在女性和政治议题上发出了勇敢的声音,展现出青年知识人继续传递思想、激发辩论的可能。

——单向街

作者简介:

随机波动,由三位女性媒体人张之琪、傅适野、冷建国发起的一档泛文化类播客节目,2019年创立以来,始终努力以对话形式进行最小单位的社会实践。已出版作品《格》(2024)获“刀锋图书奖”年度好书。

反家暴本质上是反对一切关系中的暴力
今天我们如何教育男孩?性教育也是性别平等教育
在长丰,女性这一步是如何走出去的?
赛博格、人造子宫与单性生殖:我们可以从代孕想到多远的未来?
爱一个人,是最小单位的社会实践
现代的爱,无解的爱
世界如此疯狂,我们何必正常
颜怡颜悦:我们可以选择过一种别人不羡慕的生活
倪湛舸:把女性主义作为一种视角,而非一个标签
性的湮灭
人的疆域,略大于刘小样的平原
参考文献
索引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这也像一个纸上遗迹,其中涉及的很多事件、话题或人物,早已面目模糊,不见踪迹。但只要有人经过它,或短暂或长久地凝视它,其中的议题和观念,情感和心绪,就不会被彻底遗忘。 (查看原文)

啬色
1赞
2025-04-08 23:02:59

—— 引自章节:反家暴本质上是反对一切关系中的暴力

我们试图回看这期节目以观照拉姆事件,是因为冯媛老师回答了一些当下依然重要的问题:比如,家庭暴力是一种计算的结果,也是种决策,对于家暴行为的遏止就是要让施暴者知道,Ta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比如,诘问家暴受害者“你为什么不离开”也是一种谴责受害者、要求受害者必须完美的行为,我们要问的是为何施暴者不停止暴力,
而非受害者为什么无法离开;比如,执法机关的职责并非代表受害者对施暴人进行惩罚,而是判断一个行为是否对他人权利构成了侵害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查看原文)

啬色
1赞
2025-04-08 23:02:59

—— 引自章节:反家暴本质上是反对一切关系中的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