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库2503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读库2503》共包含六篇文章。

前两篇《一川烟草满城风》和《当水洼里破碎的夜晚摇着一片新叶》都跟吸烟和烟草行业有关。前文中,朱石生从烟草的源头讲起,一种几千年前美洲原住民就开始享用的植物,从咀嚼到吸食,变换使用方式,吸烟从通灵之入口变成具备社交礼仪功能,直至十五世纪末烟草经由哥伦布及其船队带到欧洲,吸烟热风靡欧陆和英国,并陆续传到世界其他地方,包括中国。而烟草消费历经多种形式,卷烟最终成为当今世界主流的吸烟方式,这背后是一个烟草帝国的崛起。人类意识到吸烟的危害,揭示出烟草导致癌变的细节,从医学界普及给民众,此路漫长且曲折。二十世纪上半叶,烟草公司的广告宣传帮助美国烟草行业飞速发展,与同期科学界对香烟健康风险的担忧、肺癌病例的徒增形成鲜明对比。后文中,晨星拨开迷雾,从“如何证明吸烟导致肺癌”这个议题入手,还原一个文科生如何用人工智能算法来击败烟草行业广告。

2019年夏天,陈小玉在上海一个线上家教平台注册,以语文辅导教员的身份“上门教作文”。她做上门家教的初衷,是想跟真实世界发生联结,在孤独中走近人群,在人生的盲目中确认自己跟世界的真实关系,并不断做出积极调整。以此为机会,有将近一年的时间,陈老师得以踏入一些陌生家庭的门,留下了数个家庭的标本。

“粉丝经济”这一说法在中国正式提出和系统讨论大约始于2005年,而2010年代的造星变革快速席卷整个娱乐圈,造就了有史以来最忙的一代粉丝,这背后的推手包括一批数据公司。《大数据娱乐》展现了迫不及待加入这场数字游戏的各方玩家的利益博弈。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人们在家中栽花、养鱼、撸猫,到公园去遛鸟、散步、下棋,在社区看报、听书、唱曲……就连日用的水壶、脸盆、床单,甚至窗帘都描有各种各样好看的图案,从而给那个年代打上特有的印记。谭夏阳在《年代美学》里细细描摹了这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审美情趣。

1488年冬,明弘治元年,朝鲜王朝官员崔溥在乘船从济州岛回老家罗州奔丧的途中遭遇风浪,一路漂流,到大明台州府临海县的牛头外洋,一行人终于上岸。历经千难万险、层层审讯后,崔溥等人被送入京面圣。四个多月后,四十三人回到朝鲜义州城,崔溥奉命用汉文写成日记体《漂海录》一书。王婧祎在《崔溥漂海录》中回溯了崔溥在大明的这段奇幻之旅,并补齐这个漂海故事的后续。

作者简介:

1-102 一川烟草满城风…………朱石生
103-165 当水洼里破碎的夜晚摇着一片新叶…………晨 星
166-212 上门教作文…………陈小玉
213-242 大数据娱乐…………黄依琳
243-305 年代美学…………谭夏阳
306-342 崔溥漂海录…………王婧祎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国产动画片,曾经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取得过辉煌的成就。《小蝌蚪找妈妈》《三个和尚》《大闹天宫》《哪吒闹海》《葫芦兄弟》《黑猫警长》《天书奇谭》……这些动画片扎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借鉴民间故事、皮影戏、剪纸等传统艺术形式,并结合现代动画技术进行创新和探索。由此,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看到了一系列想象力丰富、故事充满童真色彩、人物形象极富神采的动画片,为童年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记。
在我看来,这批动画片带给我们的,并非特定的教育意义,似乎更为直观的,是一种审美教育。那些美术大师通过影片来告诉我们,什么是美,什么又是高级的美感。也许当时我们并不懂,可架不住印象深刻啊,那些线条,那些纹样,那些造型,那些色彩,通通都刻录于脑海里,每当遇到一些粗制滥造的东西,就从大脑中蹦跶出来与之做对比,让后者原形毕露,自惭形秽,屡试不爽。
一个人的审美品味,正是这样养成的——由美的事物一点一滴、实实在在地喂养出来。而一代人的审美品味,就定格在动画片的每一帧画幅上,那么优美,那么细腻,又那么无可挑剔。重温这些国产动画片,也能从中找到时光的去处,或者某些美的来路。 (查看原文)

马国兴
1赞
2025-06-23 17:06:15

—— 引自章节:243-305 年代美学…………谭夏阳

这里是龙龙的外公家。这条老上海人都知道的著名弄堂里,差不多全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老房子。弄堂外的街对面,就是一处非常高档的购物中心,沿街一楼的店铺被世界顶级奢侈品品牌所占据。
刚才我在弄堂里穿行时,经过了一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就已非常著名的上海本帮菜馆,此刻,它的霓虹灯就在我们房间的窗外闪耀着。这么多年来,它都没有“做大”和“连锁”,独此一家,伫立于此,这反而令我感佩不已。
我让五十岁的自己消失了,重返童年,跟龙龙一起游弋在他的幻想世界,游弋在他少得可怜的校园玩耍之中。
周一到周五,龙龙和妈妈住外公家,爸爸住爷爷家。周末的时候,母子俩去爷爷家,跟爸爸及爷爷奶奶相聚。作为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龙龙爸爸妈妈,做出这样的生活安排,兼顾陪伴父母与养育孩子,应该是非常合理且科学的了。
这个家庭对现实目标的理性注重,超越了一切。精神与情感,必定就会靠边站。而人生是物质与精神的平衡。
想起有一次他一个人下楼,在楼下的全家便利店买了一件东西,那也是他唯一一次离开大人的视线独自去做一件事。

二年级就把五年级的内容全学完。
在她看来,那是一种积极上进、努力拼搏的姿态,而我却揭开了当下残酷真实的一面。

不要急,给孩子过程,这是最重要的环节。
“所有的孩子都应该被挑战,所有的教育都应该针对每个孩子的能力水平个人化、个性化。”正如教育学家艾伦·维纳所言。

在眼下的学校里,再也不会像从前那样,一个字一个字地讲解,手把手地教孩子们书写的过程了。他缺失的正是这个重要的过程。
手机和电脑上早就有了语音输入,直接从语音跳出文字来。书写这件事正渐渐被弱化,并最终被机器所替代。我相信很多孩子都不喜欢写字,因为枯燥又费事。

他们为孩子大量购买知识,而这些所谓的知识,大部分是知识的碎片,其中一部分是披着知识外衣的信息。这些快餐式的阅读物大多图文并茂,文字中夹杂着儿童式的插科打诨,丢失了汉语的精微与美好。孩子们… (查看原文)

西峰秀色
1赞
2025-07-13 23:21:41

—— 引自章节:166-212 上门教作文…………陈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