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1937—1945:一个人怎样用书守卫他的家园
既是一个人的抗战史,更是一代书生报国的文化群像
1937年的军事战场上,中国军队节节败退,郑振铎和“文献保存同志会”的同仁们,却在文化领域发起了一场以哀兵姿态“进攻冲锋”的战斗。
“书生报国”的赤诚、奉献、果敢与智慧,皆跃然纸上。
—
这是一部惊心动魄的文化抗战史。作者从书籍史的角度切入抗日战争,重现一介书生郑振铎在1937年至1945年留守上海的日常生活史,讲述他在深陷被敌伪追捕、生计无着的极端环境中,如何为国家抢救珍本古籍,机智躲避来自敌方和己方的明枪暗箭,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坚守在文化抗战的第一线。
作者历时十五年深入日本各藏书机构,挖掘众多日方视角的新文献,钩沉郑振铎及“文献保存同志会”诸同人与敌争夺典籍珍笈的危险处境和复杂局面,抉发中日学者怀揣各自心思争夺古籍善本的历史隐微。
为国家赓续文脉,于乱世显证情怀。本书既是一个人的抗战史,也是一幅书生报国的文化群像。
作者简介:
吴真,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俗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已出版《勘破狐狸窗: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人事与书事》《为神性加注:唐宋叶法善崇拜的造成史》《孤本说唱词话〈云门传〉研究》等专著。
引言 乱世中的文化暗斗
一、历史暗夜中的自我救赎
二、上海的文化生活与古旧书业
三、多方势力的三岔口
四、有意史料与无意史料之间的叙事裂缝
五、书籍史视野下的文化抗战
第一章 书籍的修罗场
一、在饿死与去书之间选择一种
二、纸墨更寿于金石
三、楚弓楚得,古籍留存国内
四、来自敌方的关注
第二章 古书局中局
一、秘笈时隐时现,世乱始出
二、在日本抢发论文的“新陈”
三、旧书中间人与《古今杂剧》的发现
四、郑振铎中了潘博山的圈套?
五、陈乃乾与苏州潘家的宿怨
六、抗战胜利前后的不同表述
七、日军对于江南文献有组织的劫掠
八、秘笈首发权的抢夺
九、大时代里最可惜、惨酷的牺牲者
第三章 地火在运行
一、“孤岛”日常生活
二、看似寻常的每周聚餐
三、意志不坚定者更将趋向歧途
四、有许多事要做,却一件也不曾做
五、孤军与诸贾竞
六、谋划大行动
第四章 三岔口夺书
一、“可惜的是苏州的学者和读书人几乎都逃到上海去了”
二、无缘对面不相识
三、平行时空的郑振铎
四、旧书店里也会冒出对敌斗争的硝烟
五、江南文化之生死存亡关头
六、围绕嘉业堂藏书的多方对决
七、不知身是敌的敌人
第五章 书林智斗,打通“孤岛”书路
一、慎重严密的搜书行动
二、与书林高手角力
三、善用中间人
四、与旧家气焰巧作周旋
五、一切看在书之面上
六、许地山的义举
七、瞒天过海,打通书路
八、三万多册古籍错失船期
九、“孤岛”陆沉,书踪成谜
第六章 虎窟之旁,人海藏身
一、珍籍守护人
二、北平图书馆存沪图书被劫
三、经营书店,开明同人相濡以沫
四、上海书难与“废纸”劫
五、未出深林不敢歇
第七章 难中相守的战时情缘
一、记得去年今日么?
二、黑暗深海中,相互照亮
三、漫长余生的零回应
四、题跋中的古典浪漫
五、男性凝视与女性沉默
第八章 慷慨好义的“叔平先生”
一、张子羽:晚清重臣张百熙的公子
二、任庵:华克之、袁殊、关露的隐秘战线同盟
三、张叔平:鲸吞嘉业堂藏书
四、1944年的多面张公子
五、接收大员与毛公鼎
六、亡命香港,与影星张织云共天年
第九章 追索被劫古籍,楚弓楚得
一、从香港到东京:古籍被掠经过
二、长泽规矩也与郑振铎的隔空较量
三、日方试图隐匿中国善本
四、被劫文物的追索举证过程
五、系于国运兴衰的古籍命运
六、拖延古籍迁台
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我入职中国人民大学,担任“”课程的讲授。每次上课讲至“历代书厄”这一段,总能感受到“抗战书厄”这个话题的隐隐召唤。
于是,从2013年到2019年,我每年寒暑假到日本访学,一边从事古代戏曲文献的专业研究,一边追查中国被劫图书的相关资料。
渐渐地,这两条完全不相干的研究路径在一位文化先贤身上发生了交叉,那就是中国俗文学研究鼻祖郑振铎。 (查看原文)
momo
5赞
2025-08-05 20:13:59
—— 引自章节:后记
…… 从学术史的脉络去梳理郑振铎的贡献,这方面的研究已经相当充分,但是,从“一个人与一群书以及一个时代”,亦即从“书籍史”与“抗战史”的角度深描郑振铎,是我在日本的书籍追踪中可以有所作为的地方。 (查看原文)
momo
5赞
2025-08-05 20:13:59
—— 引自章节: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