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全新增订,近代史家杨国强绵延三十年的史学思考
透过徊徨于义理与事功间的曾、李、张三人,写照近代变革的历史悖论
揭示由变局入危局,又由危局至残局的晚清五十年历史
从奏折到日记,走进晚清名臣的真实精神世界。摒弃后世对曾、李、张三人“卫道士”“卖国者”等类似的简化标签,还原历史转型期三位重要人物的复杂心绪与徊徨人生,并以三人入手,揭示洋务运动、清末新政等晚清改革背后的结构性困局——那些试图修补传统秩序的人如何成为加速其崩塌的力量?重审近代化的历史悖论,反映变局—危局—残局的晚清五十年。
—
面对西方世界磅礴东来,一路摧折,曾国藩以理学名臣之姿开启洋务运动,成为一代精神领袖;李鸿章以事功为目的倾力洋务,却缺乏道德立身的境界;张之洞则由清流转入洋务,不懈地为斯文一脉延命。在取新卫旧的共有旨义下,前后相连的三人徊徨于义理与事功之间、卫道者与革新者之间,也徊徨于中西两个历史过程之间。
此次新版汇集了近代史家杨国强绵延三十年的史学思考,增加张之洞两篇专文——《世路跌宕中的“先人而新”和“后人而旧”》和《张之洞与晚清国运》。以传神精湛的文字和力透纸背的论史之功,带领读者在纷繁的奏章、日记、信件中洞察人心,进入曾、李、张真实的精神世界。进而透过三人的徊徨人生,述说内外交困下儒学中人的忧患困惑与国家权力的下移、传统政治秩序的变迁,剖开晚清变革的内在逻辑与历史悖论,深思近代中国何以在中与西、新与旧的撕扯中走向支离破碎,经历了由变局入危局,又由危局至残局的曲折五十年。
作者简介:
杨国强 1948年生,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教授。主要研究中国近代史,尤重晚清知识分子与中国近现代社会变迁史的研究。
新版序 理势交困之下的人随时走和心长力绌
曾国藩论(一):一个人和一个时代
曾国藩论(二):从经世之学到西学东渐
李鸿章论:没有义理之学的洋务巨擘
读史断想:庚申与甲午之间的中国社会
世路跌宕中的“先人而新”和“后人而旧”
张之洞与晚清国运
军功官僚的崛起和轻重之势的消长
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曾国藩以镇压太平天国而成为儒学士大夫的出类拔萃之辈。他并不讳言自己身上的血腥气,以书生而操杀人之业,是人生信念驱使的结果。
太平天国崛起于东南,多数人看到的是农民战争兵锋面前的王朝危机。曾国藩却看到了“外夷之绪”冲击下,“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前一种危机在中国历史的螺旋循环里并不算新鲜,后一种危
机则是从来没有先例的。比之李自成“不犯圣庙”,张献忠“亦祭文昌”,洪杨要可怕得多了。于是,产生了《讨粤匪檄》。它的主题,是一种强烈的保卫传统的自觉意识:“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
由名教衍生的传统本是儒学义理的延续,但在这里却变成了引动杀机的使命
(查看原文)
DOATA
4赞
2020-03-14 09:44:17
—— 引自章节:曾国藩论(一):一个人和一个时代
在他的呼喊之下,汇聚起成批从性理之学中走出来的知识分子。他们不是当权派,但比当权派更深刻地了解和熟悉社会;他们不是官僚,但比官僚更忠于自己的信仰;他们处在王朝政权的底层,但因此而更直接地承受着农民战争的压力。旧制度培育了他们,他们又适逢其会地成了挽救旧制度的“抱道君子”。
咸丰初年,东南地区的钦差、督抚在太平天国的席卷之势面前一溃再溃。但两湖战场却涌出了一群儒生变成的悍将。“我不知战,但知无走。平生久要,临难不苟。”.在这些人身上,孔孟程朱之教是以非常残酷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最使人感慨而沉思的,莫过于‘书生用民兵以立武勋”了。儒学哺育出来的知识分子同上帝教旗帜下的农民为敌,但在他们指挥下出力死战的,又全是刚刚放下锄头的“朴实山农”。
(查看原文)
DOATA
1赞
2020-03-14 09:49:53
—— 引自章节:曾国藩论(一):一个人和一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