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Thoreau’s literary classic, an elegantly written record of his experiment in simple living, has engaged readers and thinkers for a century and a half. This edition of Walden is the first to set forth an authoritative text with generous annotations. Thoreau scholar Jeffrey S. Cramer has meticulously corrected errors and omissions from previous editions of Walden and here provides illuminating notes on the biographical, historical, and geographical contexts of Thoreau’s life. Cramer’s newly edited text is based on the original 1854 edition of Walden, with emendations taken from Thoreau’s draft manuscripts, his own markings on the page proofs, and notes in his personal copy of the book. In the editor’s notes to the volume, Cramer quotes from sources Thoreau actually read, showing how he used, interpreted, and altered these sources. Cramer also glosses Walden with references to Thoreau’s essays, journals, and correspondence. With the wealth of material in this edition, readers will find an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y to immerse themselves in the unique and fascinating world of Thoreau. Anyone who has read and loved Walden will want to own and treasure this gift edition. Those wishing to read Walden for the first time will not find a better guide than Jeffrey S. Cramer.
作者简介:
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美国超验主义作家。他于1845年春天,在老家康科德城的瓦尔登湖边建起一座木屋,过起自耕自食的生活,并在那里写下了著名的《瓦尔登湖》一书。
原文摘录:
一个人若是活得诚恳,那他一定是活在遥远的地方了。
我们天性中最优美的品格,像果实上的霜粉一样,是只能轻手轻脚,才得以保存的。然而,人与人之间,就是没有能如此温柔地相处。
人们关心的,并不是真正应该敬重的东西,只是那些受人尊敬的东西。
文明人和野蛮人有一个重要的区别:有人给文明人的生活设计了一套制度,无疑是为了我们的好处,这套制度为了保存种族的生活,能使种族的生活更臻完美,却大大地牺牲了个人的生活。
查普曼:这虚伪的人类社会,为了人间的宏伟,至上的欢乐稀薄得像空气
文明制造了皇宫,但要制造贵族和国王却没那么容易。
为什么狱吏不把牢狱的门打开,——为什么审判官不把他手上的案件撤销,——为什么布道的人不叫会众离去;这是因为这些人不服从上帝给他们的暗示,也因为他们不愿接受上帝自由地赐给一切人的大赦。
在一个智慧者的印象中,宇宙万物是普遍无知的。毒药反而不一定是毒的,受伤反而不一定是致命的。恻隐之心是一个很不可靠的基础。它是稍纵即逝的。它的诉诸同情的方法不能一成不变。
然而我有时经历到,在任何大自然的事物中,都能找出最甜蜜温柔,最天真和鼓舞
人的伴侣,即使是对于愤世嫉俗的可怜人和最最忧慢的人也一样。只要生活在大自然之
间而还有五官的话,便不可能有很阴郁的忧虑。
相聚的时间之短促,来不及使彼此获得任何新的有价值的东西。我
们在每日三餐的时间里相见,大家重新尝尝我们这种陈腐乳酪的味道。我们都必须同意
若干条规则,那就是所谓的礼节和礼貌,使得这种经常的聚首能相安无事,避免公开争吵,以至 面红耳赤。我们相会于邮局,于社交场所,每晚在炉火边;我们生活得太拥挤,互相干扰,彼此牵绊,因此我想,彼此已缺乏敬意了。
在人类的所谓游戏与消遣底下,甚 至都隐藏着一种凝固的、不知又不… (查看原文)
Tumis
16 回复
142赞
2012-04-05 23:56:38
—— 引自章节:1
常有人对我说:“我想你住在那里一定很寂寞,总想着和其他的人接触一下吧,尤其是在下雪下雨的日子和夜晚。”这个问题诱使我想作这样一番解释——我们居住的整个地球,在宇宙中也不过是一个小点罢了。而别的星球,我们用天文仪器还不能测其大小,你想象一下它上面两个相隔最远的居民间的距离又是多远呢?我怎么会感到寂寞呢?我们的地球不是在银河之中吗?在我看来,你提出的问题是一个最无关紧要的问题。人和人群要被怎样的空间分开才会感到寂寞呢?我已经找到了,人腿再努力也只能让人们走在一起,却无法使他们的心彼此靠近。
…….
大部分的时间里,我都觉得独处时对健康有益的。有了同伴,哪怕是最好的同伴,不久也会让人心生厌烦,变得很糟糕。我喜欢独处。我没有遇见过比孤独更好的伙伴了。当我们到国外,跻身于人群当中时,也许会比一个人呆在室内更感到孤独。一个人在思想或正在工作时总是孤独的,让他该怎样就怎样吧。不能以一个人离开他的同伴有几英里远来计算他是不是孤独。真正勤奋的学生,如果在剑桥学院最拥挤的蜂房里,只会感觉孤独的像沙漠上的一个伊斯兰教托钵僧一样。农夫可以一整天都在呆在田地上,或者在森林中工作、耕地或伐木,却不觉得寂寞,因为他有活儿干。可是当晚上回到家里,他却不能独自坐在房间里思考问题,而必须到能“看见人群”的地方消遣一下,按他的理解,这样做是为了补偿他一天的寂寞,一次他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学生们可以一天到晚地呆在教室里而不觉得无聊和“郁闷”。但是他没有意识到,学生坐在教室里学习,就像他在森林中采伐,像农夫在田地里或是在森林里劳作一样,过后学生也会去消遣,也需要进行社交,尽管那种形式可能更简练一些。
社交往往是很廉价的,我们相聚的时间是如此的短暂,以至于来不及让彼此获得任何新的有价值的东西。我们在一日三餐的时间里见面。大家重新相互品尝我们这些陈腐乳酪的味道。我们必须一致同意若干礼节习… (查看原文)
jackevin
6 回复
61赞
2012-04-05 08:06:33
—— 引自第3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