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伦理学与哲学的限度》是当代英国著名伦理学B.威廉斯的代表作,初版于1985年。在本书中,威廉斯检讨了伦理学理论的几种代表性理论如亚里士多德传统和康德传统,指出伦理学理论反思的对象应该是人的伦理生活,而不应该是人的伦理反思。如果把伦理学定位为后者,并且一味地要在一定的理论起点上为人的伦理活动寻找解释,就会实际地破坏了我们的真实伦理生活面貌。因此,伦理理论的问题,在于其不知反思的节制。威廉斯因此提出,反思有可能破坏人们的伦理生活。尽管现代社会已经不可避免地进入到了全面反思的阶段,我们仍然有必要对于反思在伦理理论中,以及反思在一般的哲学思考中的作用保持警惕。
作者简介:
B.威廉姆斯(1929-2003),二十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曾先后任教于剑桥大学哲学系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他以其在伦理学、古典学、知识论以及对于哲学一般问题的系统反思而著名。代表作有《个人问题》《道德运气》《伦理学与哲学的限度》《羞耻与必然性》《真与真实》《泰初有为》等。
陈嘉映,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长期从事哲学研究与翻译工作。他从十年前就可以带领学生阅读和翻译本书,以及威廉斯的其他著作。
序言
第一章 苏格拉底问题
第二章 阿基米德支点
第三章 基础:良好生活
第四章 基础:实践理性
第五章 伦理学理论的类型
第六章 理论与成见
第七章 语言转向
第八章 知识、科学、会同
第九章 相对主义与反思
第十章 道德这种奇特建制
补论
文本评述 A.W.摩尔
注释
索引
译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这两套观念各自根植于其前的哲学,亚里士多德对何为理性行为者所持有的更丰厚更确定的看法是这样,康德对之所持有的更抽象的看法也是这样。 (查看原文)
nous
5赞
2017-11-04 17:21:19
—— 引自第38页
通常,实际行为上有所歧视的人并不承认他的理由是“他是黑人”“她是女人”,在这类情况下,察究他们的实际做法才是更有说服力的,而这种察究离开伦理学理论也更远。这时,合理化取代了公然的歧视,他们会提出一些理由,这些理由蛮可能的确有点儿相关,但他们相信这些理由只是因为它们合乎自己的心意。这也是非理性,而且是更深的非理性,然而,这更多是信念、自欺、社会欺瞒方面的非理性,其根由不在于抗拒某种伦理学理论的要求。对社会行为中的非理性的研究应该关注的是这类领域,这类研究需要的是更详细更实质的考察,而不是哲学理论那类框架式的考察。 (查看原文)
马蹄北去
5赞
2021-01-07 23:53:26
—— 引自章节:第六章 理论与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