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與心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眼與心》(L’(Eil et l’Esprit)是梅洛龐蒂生前完成的最後書寫。

在普羅旺斯鄉下離艾克斯(Aix)不遠的托洛內(Tholonet)住了兩三個月,他沉浸在這個具有濃厚深居氣息的地方,特別是日日得以樂享塞尚(Paul Cezanne)之眼曾經投注的景色,在此,他重新探問視覺,重新探問繪畫。他再一次尋求發端之語詞,譬如,那些能夠命名人類身體造化奇蹟的語詞、命名身體那無以解釋的生氣活力的語詞、命名身體那即刻能與他者、世界與自身建立連結的語詞,同時,也找尋那些命名此一奇蹟的脆弱性的語詞。

全文共5大節:

第一節的主題是科學與藝術。

第二節討論的是可見性的條件。

第三節可以說是對笛卡兒視覺哲學肢解了視覺作用的批判。

第四節集中在現代繪畫史對於深度、色彩、形、線條、輪廓、運動的多重探索。

簡短的第五節,回到了藝術所特有的喑啞歷史性力量。

作者简介:

作者簡介

梅洛龐蒂(Merleau-Ponty,1908-1961)

法國哲學家,在現象學運動中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闡發了一種獨到的「身體哲學」。

1945年以《行為的結構》(La structure du comportement,1942年出版)、《知覺現象學》(Phenomenologie de la Perception,1945年出版)兩部重要著作獲得博士學位。1945年10月與沙特等人創立《現代》(Les Temps modernes)雜誌。

本書《眼與心》原為梅洛龐蒂生前發表過的一篇長文,最終以單行本形式聞名於世,這是 梅洛龐蒂最著名的現象學藝術論。

譯者簡介

龔卓軍

國立台灣大學哲學博士,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現象學與當代法國哲學,長期關注身體哲學、美學、現象學心理學,以及精神分析的相關議題。著有《身體部署》、《文化的總譜與變奏》,譯有《人及其象徵》、《拉岡》、《空間詩學》,合譯有《自由與命運》、《夢的智慧》、《傅柯考》。

出版緣起 3
主編的話 7
推薦序 13
導讀旋進的身體影像|龔卓軍 17
序言|克羅德﹒勒佛 61
內文 69
譯後記 149
延伸閱讀 153
素引 157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思想是自知和自足的;它借助于一种并不包含思想、只是把它毫无歧义地指示给别的思想的信息来宣告自己;别的思想能够阅读这一信息,因为它能够借助于习惯、一些人类约定或者一种神圣制度把同一含义与那些相同的符号联系起来。无论如何,我们在别人的言语中寻找到的从来都不过是我们自己置于其中的东西,交流是一种表面现象,它不会教给我们任何真正新的东西。如果我们自己不拥有交流向我们展现的那些符号的含义,那些符号就不会向我们说出任何东西,那么交流如何能够把我们引到我们自己的思考之外?……总之,我们明白向我们所说的东西,因为我们事先就知道人们向我说出的那些词的意义(边注:对立于可自由支配的意义来描述事件的意义);我最终只能理解我已经知道的东西,我只向自己提出那些我能够解决的问题。考虑一下封闭在他们自己的含义中的两个思考主体的情形;一些信息在他们之间循环着,但它们不表达任何东西,它们只是使他们中的每一个注意到自己已经知道的东西的契机;最后,当其中一个说而另一个听时,一些思想不知不觉地、非正面遭遇地彼此再现出来;是的,正像波朗所说的,如此一种关于语言的普遍理论,将会导致“在他们两个人之间最终发生的一切仿佛是语言没有存在过”这一结果。 (查看原文)

江流有声
4赞
2021-03-30 13:56:34

—— 引自第113页

我充分认识到的一种关于身体和世界的逻辑,对空间线捕获也是对时间的捕获。罗丹就此说过一句深刻的话:“是艺象在说真话,是照片在撒谎,因为在现实中,时间不会停止。”0影让时间的推力即刻关闭的那些瞬间保持开放,它瓦解了时问的越、侵越、变形,而绘画却相反地使它们成为可见的,因为那些马它们自身中就拥有”离开这里,走到那里”,因为它们在每一都有一只脚。绘画不是寻找运动的外部,而是寻找它的那些移的密码。它有比罗丹所说的更微妙的一些密码:任何的肉,甚至世界之肉( chair du monde)都辐射到自身之外。但是,根据各个时代依据各种画派,人们更加着迷于明显的运动或不朽的东西,绘画从来都不完全外在于时间,因为它始终处在物质性的东西 (查看原文)

蓝道_RANDALL
4赞
2020-06-21 15:03:40

—— 引自第7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