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眼与心》原为梅洛−庞蒂生前发表过的一篇长文,最终以单行本形式闻名于世。它典型地代表了他在《可见者与不可见者》时期关于哲学与艺术关系的思考。在《眼与心》中,梅洛−庞蒂探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的区别。他认为前者是一种超然的姿态,而后者是一种“介入”的姿态。
《世界的散文》是梅洛-庞蒂中期的一部著作,尤其探讨了文学、艺术和科学中的一般语言问题、表达问题、交流与对话问题,形式化问题,集中代表了他对于绘画、文学、科学的评论与思考。作为现象学的语言学转向的代表作,《世界的散文》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可以为探讨现象学向结构−后结构主义转折的契机以及梅洛−庞蒂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一个可以参照的重要文本。
作者简介:
梅洛-庞蒂,法国著名哲学家,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知觉现象学》、《行为的结构》、《可见的与不可见的》、《意义与无意义》等。
杨大春,浙江大学教授,主要译著:《行为的结构》、《世界的散文》等。
【眼与心】
中译者序言
法文版前言 克劳德•勒福尔
一
二
三
四
五
重要人名、术语中译对照表
中译本初版后记
中译本修订版后记
【世界的散文】
中译者前言
法文版“致读者” 克劳德•勒福尔
法文版出版说明 克劳德•勒福尔
一、纯粹语言的幻想
二、科学与表达的经验
三、间接语言
四、算法与语言的神秘
五、他人知觉与对话
六、表达与儿童画
重要人名、术语中译对照表
中译本初版后记
中译本修订版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思想是自知和自足的;它借助于一种并不包含思想、只是把它毫无歧义地指示给别的思想的信息来宣告自己;别的思想能够阅读这一信息,因为它能够借助于习惯、一些人类约定或者一种神圣制度把同一含义与那些相同的符号联系起来。无论如何,我们在别人的言语中寻找到的从来都不过是我们自己置于其中的东西,交流是一种表面现象,它不会教给我们任何真正新的东西。如果我们自己不拥有交流向我们展现的那些符号的含义,那些符号就不会向我们说出任何东西,那么交流如何能够把我们引到我们自己的思考之外?……总之,我们明白向我们所说的东西,因为我们事先就知道人们向我说出的那些词的意义(边注:对立于可自由支配的意义来描述事件的意义);我最终只能理解我已经知道的东西,我只向自己提出那些我能够解决的问题。考虑一下封闭在他们自己的含义中的两个思考主体的情形;一些信息在他们之间循环着,但它们不表达任何东西,它们只是使他们中的每一个注意到自己已经知道的东西的契机;最后,当其中一个说而另一个听时,一些思想不知不觉地、非正面遭遇地彼此再现出来;是的,正像波朗所说的,如此一种关于语言的普遍理论,将会导致“在他们两个人之间最终发生的一切仿佛是语言没有存在过”这一结果。 (查看原文)
江流有声
4赞
2021-03-30 13:56:34
—— 引自第113页
我充分认识到的一种关于身体和世界的逻辑,对空间线捕获也是对时间的捕获。罗丹就此说过一句深刻的话:“是艺象在说真话,是照片在撒谎,因为在现实中,时间不会停止。”0影让时间的推力即刻关闭的那些瞬间保持开放,它瓦解了时问的越、侵越、变形,而绘画却相反地使它们成为可见的,因为那些马它们自身中就拥有”离开这里,走到那里”,因为它们在每一都有一只脚。绘画不是寻找运动的外部,而是寻找它的那些移的密码。它有比罗丹所说的更微妙的一些密码:任何的肉,甚至世界之肉( chair du monde)都辐射到自身之外。但是,根据各个时代依据各种画派,人们更加着迷于明显的运动或不朽的东西,绘画从来都不完全外在于时间,因为它始终处在物质性的东西 (查看原文)
蓝道_RANDALL
4赞
2020-06-21 15:03:40
—— 引自第7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