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神话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展示了卡西尔著名的“符号形式哲学”的成因和发展,力图把哲学引向语言神话思维,即扩大康德以来的以逻辑为根基的认识论,努力去理解语言、神话、宗教与艺术思维的功能,从而建设一种“系统的关于人类文化的哲学”,也就是“从理性的批判变成文化的批判”。 《语言与神话》预示了20世纪欧陆哲学的一个重要趋势,即语言的转向和对西方自柏拉图以降形而上学的哲学传统乃至文化传统的彻底批判,接踵而至的便是将这种趋势推向彻底和极端的存在主义、解构主义等在20世纪引起巨大震响的哲学与文化思潮。

作者简介:

卡西尔(Ernst Cassirer,1874—1945),德国哲学家、文化哲学创始人。早年受业于新康德主义马堡学派首领柯亨,一般被视为继柯亨、那托普之后新康德主义的马堡学派主要代表人物,“马堡学派的集大成者”。著有《自由与形式》(1916)、《神话思维的概念形式》(1922)、《语言与神话》(1925)、《人论》(1944)等。

代序
从“理性的批判”到“文化的批判”
语言与神话
1.语言和神话在人类文化模式中的地位
2.宗教观念的演化
3.语言与概念
4.语词魔力
5.宗教思想的连续阶段
6.隐喻的力量
语言与艺术

艺术的教育价值
符号形式哲学总论
1.符号形式的概念和符号形式的系统
2.记号的普遍功能·意义问题
3.“表象”问题和意识的结构
4.记号的观念化内容·超越认识的摹写论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它是某种纯粹转瞬即逝的东西,是一种一掠而过、方生即灭的心理内容,其客观化(objectification)和内在化便创造出了这种“瞬息神”的意象。
打动人心的每一个印象,撩人心绪的每一个愿望,诱惑人思的每一个希冀,威胁生存的每一个危险,无一不能以这种方式对人产生宗教影响。
只要听任自然滋生的情感、个人的境遇、或令人惊诧的力量显示带着一股神圣的神气移注于个人面前的物体之中,他就会经验到瞬息之神,就会创造出瞬息之神。这个瞬息之神以极其独特单一的形象出现在我们眼前;他不是作为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对不同的人都反复显现自身的某种力量的一部分而出现的,而是只在此时此地,只在这个可分解的经验瞬间,只在它征服和震慑的这一个主体而存在的某种东西。
即使在古典时期的希腊人心中,这种原始的宗教情感也依然是真真实实的情感,依然一而再、再而三地激发着希腊人去行动。’由于其宗教情感的这种活力和敏感性,任何在瞬息之间占据了希腊人那尚未区分的旨趣的观念或物体都有可能被抬高到神圣的地位;理性与知性、财富、际遇、快感高潮、美酒、盛宴、或爱人的躯体……,任何好似天赐之物一般突如其来的东西,任何使我们感到欣悦、悲哀或压抑的东西,对于宗教意识来说,都像是某种神圣的存在。就我们所能查证的资料而言,希腊人将这类经验统统归在了类名词“魔鬼”之下。’ (查看原文)

Ophioukhos
3赞
2017-10-31 11:23:10

—— 引自第45页

在较高于这些源自主观情感,像主观情感那样说来就来,说去就去,瞬生瞬息的神灵的层次上,我们发现了另外一组神灵。
他们并非源于自然滋生的情感,而是出自人类已成秩序的持续性活动。随着心智与文化的发展进步,我们对待外部世界的关系由一种被动的态度均衡地转变为一种主动的态度。
人不再受外来印象和影响的支配和摆布,他已不再是一只可以随便地抛来抛去的羽毛球;人类开始依照自己的需求和愿望,开始行使自己的意志来左右事件的进程。这一进程现在具有了自己的规律和周期……并且总是和不变的持久结果联系着。
但是,如同人类的自我意识在以往意识其被动性一样,人类的自我依然只能凭借把自我投射到外部世界,从而其获得某种具体形式的方式,才能意识到自我在现阶段所具有的主动性。
于是,人类活动的每一个部类中都产生一个代表该类活动的特殊的神。……(但是)此时尚未具备一般性功能和意义;它们还没有渗透到存在的全部深度和广度,而只是囿于存在的某一部分,而且是界限非常狭窄的一小部分。但是,在它们各自的范围之内,它们已经获得了永久性的和确定的性质,借此获得了一定程度的一般性。 (查看原文)

Ophioukhos
3赞
2017-10-31 11:23:10

—— 引自第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