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与论文集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是海德格尔著作中值得重视的一部,法国的《读书》杂志甚至把本书选入“理想藏书•哲学类”(世界古今哲学)前十种,把它与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等哲学史上的经典相提并论了。

本书收集了十一篇文章,除一篇作于1936-1946年间,其余均为1950-1954年的作品。全书编为三组。第一组是对“存在历史”的“另一个转向”意义上的技术之本质、形而上学之终结问题的思考;第二组是对存在的“聚集”运作以及与之相应的本源性“思想”的思索;第三组的主题是早期希腊思想,是海德格尔对存在历史的“第一个开端”的探讨。

作者简介:

马丁·海德格尔(1889-1976),20世纪著名的德国哲学家.在弗莱堡大学任教期间,他参加胡塞尔主持的研究班。1922-1926年,在马堡大学任副教授,讲授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笛卡儿、康德等人的著作;1927年,为晋升教授职称,发表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存在与时间》。

他的主要著作有:《什么是形而上学》(1929年)、《现象学基本问题》(1927年讲稿)、《真理的本质》(1943年)、《林中路》(1953年)、《演讲与论文集》(1954年)、《走向语言之途》(1959年)、《技术与转向》(1962年),等等。

前言
第一部
技术的追问(1953年)
科学与沉思(1953年)
形而上学之克服(1936-1946年)
谁是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1953年)
第二部
什么叫思想?(1952年)
筑·居·思(1951年)
物(1950年)
“人诗意地栖居”(1951年)
第三部
逻各斯(赫拉克利特,残篇第五十)(1951年)
命运(巴门尼德残篇第八,第34-41行)(1952年)
无蔽(赫拉克利特,残篇第十六)(1954年)
说明
编者后记
人名对照表
译后记
修订译本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形而上学之克服只有根据形而上学本身仿佛以一种通过它自身对它自身的超出的方式才能得到设想。《康德和形而上学问题》试图从这个角度对康德的依然来自理性形而上学的单纯批判的思想作出解说。当然,这样一来,我判给康德思想的东西,就超出了康德本人在其哲学界限内所能思考的范围。 (查看原文)

希尔达
3赞
2014-02-06 11:35:06

—— 引自第78页

求意志的意志使一切都硬化为无命运的东西。无命运的东西的后果乃是无历史性的东西。无历史性的东西的标志就是历史学的统治地位。而历史学的不知所措状态就是历史主义。 (查看原文)

希尔达
3赞
2014-02-06 11:35:06

—— 引自第7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