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替补与广义器官 斯蒂格勒哲学研究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作为法国当代著名思想家,贝尔纳?斯蒂格勒为我们理解技术现象以及现代技术的发展和变化提供了一种原创性较强的技术哲学思想。本书系统介绍了斯蒂格勒的技术哲学理论,并通过分析他与胡塞尔、德里达、西蒙栋三位哲学家哲学思想之间的转换、继承关系,展现其思想的内在逻辑推演与诉求。斯蒂格勒是一位对人类和国家有着显著忧患意识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关注政治、经济、艺术、教育等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并尝试提出应对这些挑战的措施。

作者简介:

陈明宽,1987年生,河南南阳人。2010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哲学系,获哲学硕士学位;2018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2018年至今,任教于西北大学哲学学院。主要研究领域为技术哲学、政治哲学、法国现当代哲学等。

引 论 1
D一章 形而上学中的技术 5
一、派生的能指 6
二、无目的与无动因的技术 10
三、人类中心主义的技术观 14
四、技术中心主义:技术终将架空人类 25
第二章 技术替补与外在化 33
一、技术趋势与技术动力 36
二、延异与替补 47
三、外在化与后种系生成 59
四、南方古猿的颅骨 69
五、爱比米修斯与普罗米修斯 76
第三章 第三持留与药学 89
一、海德格尔的“谁”与“什么” 94
二、“美诺疑难”与先验性问题 105
三、D一持留与第二持留 111
四、第三持留及持留的有限性 123
五、爱比米修斯的妻子 133
六、德里达的药 144
七、斯蒂格勒的药学 157
第四章 技术个性化与广义器官学 171
一、技术物体的存在方式 177
二、技术物体的个性化 189
三、广义器官学的基本状态 200
四、器官功能的形变 208
五、欲望系谱学与力比多经济 222
六、广义替补与狭义替补:文码化概念 234
七、广义器官系统的文码化历史 246
第五章 超工业时代的药学环境 259
一、互个性化的长回路与短回路 264
二、经济的去政治化 275
三、时间客体与被接管的第二持留 287
四、短视的消费主义 299
五、巨婴与民粹主义 309
六、下一代的教育 318
第六章 人类世?负熵世? 333
一、何为药性,何为毒性? 337
二、解毒的方法 342
三、技术进化的方向 348
四、技术纲领与技术措施 352
后 记 359
参考文献 363
一、专著与论文集 363
1. 英文部分 363
2. 中文部分 365
二、期刊与论文 369
1. 英文部分 369
2. 中文部分 373
三、网络数字文献 374
1. 英文部分 374
2. 中文部分 375
附录A 地质年代简表 377
附录B 带有很大猜测成分的人科动物的种系发生 379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而技术无论如何都只是一般存在者,是最高存在者的能指。它并不在自然中生长,作为人工的制作物,其比动物和植物更加远离自然,更加远离逻各斯的中心。人工的技术会干扰对灵魂的净化。正是出于这种原因,在书写刚诞生的年代里,苏格拉底就不厌其烦地贬低作为一种技术的书写。在《斐德罗篇》(Phaedrus)的记载中,苏格拉底明确宣称作为一种记忆技术的书写是对灵魂的污染。他贬低书写,认为书写会干扰记忆,败坏希腊青年人的灵魂。如果关于灵魂回忆的知识都是以这种手段记录下来的,那么,智者就会教导城邦中的青年直接通过阅读文字来获取知识,而不是通过回忆来获得关于灵魂的知识。而且,智者依赖文字对知识的肆意解释,也会对希腊城邦的集体认同构成威胁。不过,我们无从得知对书写的贬低是不是苏格拉底的真实看法,因为我们之所以能够知道“苏格拉底贬低书写”正是通过作为一种技术的文字书写。苏格拉底贬低书写的言论是由形而上学的创始人柏拉图书写下来的。由于柏拉图必然支持更加接近逻各斯的言语,因此,我们就有理由怀疑柏拉图篡改了苏格拉底的言语。①无论其是否被篡改,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形而上学时代不只是书写技术就连用文字书写下来的关于持术本身的思考都少之又少。形而上学时代开哈于百立图,终结于采,在其两干多年的历程中,完全没有关于技术之哲学思考前专若作。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形而上学家们认为,关于技术的思等根本没有必要。因为技术对灵魂和精神均没有本质的影响,它只是人类社会现象中的偶然事件。如果一种技术消失了,仍然会有新的技术补充此技术的位置,而它们所起的作用是相同的。当黑格尔以为在19世纪精神完全实现了自身(即成了绝对精神)时,他的思维方式仍旧是柏拉图的思维方式:黑格尔的精神之实现自身,只是柏拉图的灵魂之得到完全净化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只不过黑格尔将精神之实现自身放在了历史的进程中。而在这种历史进程中,完全没有技术的位置,技术对灵魂的… (查看原文)

Reposado
2023-04-12 16:12:06

—— 引自章节:一、派生的能指 6

通过引用阿伽松的诗句,亚里士多德将科学划分在必然性的领域中,将技术划分在偶然性的领域中,将理智获得确定性的这两种方式对立起来。不过,亚里士多德一定想象不到,在19世纪前后,技术与科学这两个在他看来绝对对立的范畴竟然结合在一起了。技术与科学结合的成果就是技术科学(technoscience),这一成果对于所有形而上学家来说几乎都是匪夷所思的。因为,无论是在柏拉图的形而上学中,还是在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中,或者是在康德的形而上学中,“科学作为‘不能够成为不同于它的现状的事物’,都是在对现实进行阐述并使之形式化。从这个角度来看,科学是关“存在’的科学”①。也就是说,科学是关于存在者之如何存在的学是形而上学具体化的一种形式。而技术一方面不具备内在干卤动力因和官的因,官是偶然的生成:另万面,技不物作藏偶然的存在者,比自然生成的存在者还要远离逻各斯,它根本不魂科学的研究对象,更不要谈它们能够结合在一起。 (查看原文)

Reposado
2023-04-12 16:17:13

—— 引自章节:二、无目的与无动因的技术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