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此一生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你打算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

人际之间的交往、人与外物的关联是否困扰着你?

你是否思考过生死、人性、美德?通往理想与幸福的途径究竟在哪里?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何怀宏,幽微洞察,真挚讲述,用八个主题带你开启探寻智慧之旅,为匆忙的生活打开空间,让年轻的生命由此安顿。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沉思录》(温家宝总理读过一百多遍的哲学经典)译者、正则思想学术奖获得者何怀宏全新力作

▼2022年第十七届文津图书奖获奖图书,国家图书馆推荐阅读

▼哲学家写给当代青年的沉思录。三十余载哲学教研心得+不断反思的人生阅历,呈现八堂有温度的人生哲学课,送给那些茫然无措的年轻人

▼装帧精致小巧,32开圆脊精装,便于携带,不易磨损,随时随地都可阅读

作者简介:

何怀宏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伦理道德重建问题的奠基人,首届正则思想学术奖的获得者

西方哲学经典的引介者,代表译作《沉思录》是温家宝总理的床头书

被季羡林称为“严谨治学、长于思考的优秀学者”

重要学术著作有《良心论》、《世袭社会》、《选举社会》、《底线伦理》、《道德•上帝与人》、《生生大德》、《新纲常》、《正义:历史的与现实的》、《转型中国的社会伦理》(英文)等。另有哲学随笔和文集《若有所思》《心怀生命》《比天空更广阔的》《中国的忧伤》《独立知识分子》等。编有《西方公民不服从的传统》《生态伦理》《平等二十讲》《域外文化读本》等。译著主要有《正义论》(合译)、《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沉思录》、《道德箴言录》、《伦理学体系》(合译)等。

第一章
何谓人生哲学?
1. 从人的一些基本事实开始
2. 人生哲学是在思考什么问题?
3. “未经反省的人生不值得活”?
4. 反省的意义
第二章
人生哲学源流
1.人生哲学在西方的大致演变
2. 利己主义与自爱是一回事吗?
3. 快乐主义是否可欲可行?
4.完善主义是要求每个人都完善吗?
5.观乎人文
6.道法自然
第三章
人与物
1. 单纯和珍贵的好奇心
2. 我们怎么知道外部世界确实存在?
3. 现代物欲的由来
4. 外物的道德地位
第四章
身与心
1. 身体的意义
2.心灵的分析
3. 心灵与身体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4. 我们怎么知道别人的心?
5. 我们的意志是自由的吗?
第五章
认识人性
1. 当我们说人性时是在说什么?
2. 有知与无知
3. 善端与恶端
4. 群性与个性
第六章
德性培养
1. 概观
2. 诚信
3. 同情
4. 勇敢
5. 公正
6. 容忍
7. 自律
第七章
人际关系
1. 独立与交往
2. 亲疏与远近
3. 明智与道义
第八章
人生目标
1. 财富
2. 权力
3. 名声
4. 卓越
5. 幸福
6. 仅此一生,不仅一生
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说,自我意识要在一个别的自我意识中才能得到满足。而在过去的时代,这往住是通过勇敢,要用自己的生命去博得承认( Anerkennen),正是由此,分出了高贵者和卑贱者,分出了主人和奴隶。“一个不曾把生命拿去拼了一场的人,诚然也可以被承认为一个人,但是他没有达到他之所以被承认的真理性作为一个独立的自我意识。”“正如生命是意识之自然的肯定,有独立性而没有绝对的否定性,同样死亡就是意识之自然的否定,有否定性而没有独立性,因而这种独立性就没有得到承认所应有的意义。通过生死的斗争无疑地获得了这样的确定性,即双方都曾经拼过性命。”这样,“他们就以两个正相反对的意识的形态而存在着。其一是独立意识,它的本质是自为存在;另一为依赖的意识,它的本质是为对方而生活或为对方而存在。前者是主人,后者是奴隶”。这后者看来更多的是指那些畏惧战斗、不敢投入战斗的人们。 (查看原文)


3赞
2021-06-15 23:11:43

—— 引自章节:4. 勇敢

可以说,真正的作为道徳徳性的勇敢是需要与道德理性结合在一起的,接受公义的指和评判。在这方面,自古至今一直还有另一种勇敢,这就是面对权力、流行意见的敢,坚持信念、信仰和真相、真理的勇敢。这就是孟子所说“说大人则藐之”“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敢。它同样是一种不惜性命的勇敢,也是一种特别需要坚持和力的勇敢。
(查看原文)


3赞
2021-06-15 23:11:43

—— 引自章节:4. 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