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禅是如何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
饮茶、打坐、插花、冥想、射箭……
生活中的任何技艺到达一定境界,都可以接近道,进入禅的境界。
德国哲学教授奥根·赫立格尔,为了追求在哲学中无法得到的生命意义,远渡重洋去日本学禅。
屡屡碰壁后,他跟随弓道大师阿波研造,通过箭术悟出了禅的真意:
禅是平常心,饿了就吃,困了就睡。
不带贪求,不带憎恶。
任何技术,都有待于心灵的寂美。
让箭矢发自无念之中,达到忘我的境界。
作者简介:
作者 | 奥根·赫立格尔
德国哲学家、教授。1924~1929年赴日本东京大学教授哲学课,期间随弓道大师阿波研造修习禅道,成为少数深入钻研禅宗理论与实践的西方人之一。1953年将多年学习箭术禅悟的过程和体会写成《箭术与禅心》一书,被译为英、法、日、中等多国语言,风靡世界。
译者 | 靳婷婷
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学院传媒学士,电影制片人、编剧、翻译,译有《重新定义公司》《一生的旅程》等作品。
第一章 射箭的艺术
第二章 空寂无我
第三章 灵魂拉弓
第四章 无靶之箭
第五章 当下的正念
第六章 东方师道
第七章 无为之为
第八章 仪式的舞蹈
第九章 无艺之艺
第十章 弓道的意义
第十一章 无心之念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呼吸,其实是将自我的频率调整到与周围事物一致,也既是与周围融为一体。如射箭前的呼吸,是将“自我”和“弓”、“箭”、“靶”、甚至是“空气”融为一体;这样射箭如同射我,即使不看靶,也能射中。
人能思想,却弱如苇草。然而,当其无思无虑之时,即可成其伟业。“如婴儿状态”须长年累月的忘我训练才能达到。一旦达到这种状态,人便会不思而思,其思如阵雨从天而降,如波涛涌过海面,如星辰闪耀夜空,如绿叶吐芽于和煦的春风之中。确实,它就是阵雨,就是海洋,就是星辰,就是绿叶。
禅师绝对拒绝为人们作任何关于过幸福生活的训导。他从个人经验得知,如果没有经验丰富的老师作尽职的指导,没有大师的帮助,时没有一个人能自始至终坚持到底的。另一方面,这个事实也同样起着决定作用,就是他的各种体验、各种获得的东西以及各种精神的变化,只要仍然是属于他的,就必须一而再,再而三地加以克服、改变,直到一切属于“他的”东西被消灭。
* [按]一是有外在约束力,避免走向歧路。一是保持初心。
拉弦时不能使用全身的力气,而必须学会只让你的两手来做,胳膊和肩膀的肌肉仍然松着,仿佛是在袖手旁观。只有做到这一点,你才能完成以“神意”来拉弓射箭的条件之一。
每个步骤,配以自然的呼吸,犹如一个完整的生物体。
“你做不到”,大师解释说,“这是因为你呼吸不当。吸气后要轻轻地将气往下送,让腹壁尽量扩展开来,屏一会儿气,再尽可能缓慢均匀地呼出。略停后,又快吸一口气,一呼一吸,绵绵不断,以后便会渐渐地形成一种节奏。如果呼吸得当,你就会感到射箭一天比一天容易。因为通过这种呼吸练习,你不但能发现一切精神力量的源头,而且,你越放松就越能使这种源泉更充盈地流动,更容易注入四肢。”似乎是为了证实一下,他拉开了那张强弓,叫我站在他地身后摸他地胳膊的肌肉。那肌肉的确非常放松,仿佛什么力气也没有使一样。
“问题就在这儿,你在使劲想它(保持放松)… (查看原文)
mathbao
8赞
2013-06-04 15:32:50
—— 引自章节:全书
老师绝不会想过早使学生成为艺术家,他的首要考量是使学生成
为一个技巧纯熟的工匠,对自己的手艺有完全的控制。学生勤勉地贯
彻老师的想法,彷佛自己没有更高的抱负,他近乎愚钝地在责任下低
头努力,只有经过了若干年,才发现他所熟练的技巧已经不再具有压
迫性,反而使他得到解脱。他一天比一天更能追求他的灵感,不 要
在技术上费力;同时他也能透过细心的观察而启发灵感。他心中刚浮
现的意象,手中的笔已将那意象捕捉描绘下来,最后学生自已都不知
道,究竟是心还是手完成了这项创作。 (查看原文)
Lowstz
5赞
2013-10-05 05:08:25
—— 引自第6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