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回归的神话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西方宗教历史研究奠基之作,神话学与宗教学经典

☆人的苦难来自何处?是自然降下的灾厄,必然遭遇的死亡,还是一望无尽的历史?

人如何能超越苦难?回归神话时代,信仰某种宗教,还是为预设中的美好将来而自我超越?

☆本书可以命名为《宇宙与历史》(英文版书名),它直指古代社会人类对自身及其在宇宙中的地位的想象。古人相信自己永恒地与整个大宇宙和宇宙节律不可分割。

☆本书又可命名为《历史哲学导论》,传统社会的古人与西方现代社会的人类,有着怎样不同的时间观和历史观?

☆国家以政治性的纪念日来强调过去的耻辱和荣耀;社会团体反复强调其宗旨与信念;恋人之间不断通过仪式性的行为宣告爱情。作为这些仪式原型的神话,周期性地再现发生在太初的重大事件,这是人类世世代代不断更新自我的源泉。

以哲学解读神话与宗教,为现代人的困境提供某种精神方案

内容简介:本书以传统社会的古人和被打上犹太﹣基督教烙印的现代人对自我存在的不同认识入手,参考了数量惊人的古代文化习俗与学术研究著作,展现原始宗教文化的宗教表达和活动,分析理解其背后的哲学观念。伊利亚德认为,永恒回归的神话及永恒回归的模式,是一切宗教、仪式和神话的一个基本的主体和模式,是初民对宇宙自然和人类社会中一切循环变异现象的神话史概括和总结。理解“永恒回归”模式,有助于丰富我们对于人类存在位置的想象,也有助于为现代人摆脱身处历史时间的困境提供某种精神方案。

作者简介:

米尔恰·伊利亚德(1907—1986),世界著名宗教史家,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二战结束后至1955年,伊利亚德以法文形式出版了一系列宗教著作:《永恒回归的神话》《宗教思想史》《神圣的存在:比较宗教的范型》《瑜伽:不死与自由》《萨满教:古老的昏迷术》等。这系列著作几乎涵盖了20世纪所有宗教的重要研究领域,使他成为一名蜚声国际学术界的宗教史家。1956年伊利亚德到美国任芝加哥大学宗教系主任和教授等职,与同事将芝加哥神学院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宗教史研究中心。

晏可佳,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上海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主要译著有《祆教史》《中国天主教简史》《宗教思想史》《神圣的存在:比较宗教的范型》等。

前言
第一章 原型与重复
问题
疆域、神庙与城市的天界原型
“中心”的象征系统
宇宙诞生的重复
仪式的神圣范本
“世俗”行为的原型
神话和历史
第二章 时间的更新
“年”,新年,宇宙诞生
创造世界的周期性
时间的连续更新
第三章 “不幸”与“历史”
苦难是一种“常态”
被视为一种神显的历史
宇宙循环和历史
命运与历史
第四章 “历史之恐怖”
“永恒回归”神话的残留
历史决定论的困境
自由与历史
绝望还是信仰
参考书目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本章引用的每一个例子,都显示了“原始人”的本体论概念是相同的:只有仿效或重复某个原型,一个事物或者行为方为实在的事物或行为。因此,只有通过事物重复或分享才能获得实在性;一切缺乏典范的事物都是“无意义的”,亦即缺乏实在性。因此,人类总是倾向于变成原型和范式。此种倾向从表面上看似乎是矛盾的,因为(在现代人看来)浸淫于传统文化的人,只有变得不再是自己并且满足于效仿和重复他人的举止行为,他才是真正的自己。换言之,只有不再是他自己,他才认为自己是真实的,亦即“真正的我”。因此,可以说,这种“原始人”的本体论具有柏拉图学派的结构;在此意义上,柏拉图可以视为杰出的“原始人心态”的哲学家,亦即他做到了赋予远古人类的生活和行为模式以哲学的普遍性与有效性。显然,这个评价无损于这位哲学天才的原创性;因为他的“哲学家”称号之所以值得我们赞美,乃在于他用他那个时代的精神所提供给他的辩证方法,对此种古代人类的观点作了理论解释。

但是,在这里,我们的兴趣不在柏拉图哲学的这个方面,而在远古时代的本体论。辨认出这种本体论具有柏拉图哲学的结构,并不能让我们走得很远。同样重要的是,从前文所引述的事实分析中可以引申出第二个结论——通过模仿原型、重复范式性的行为,可以消灭时间。例如,献祭不仅再现神在时间开始之际,即太初所启示的首次献祭,它事实上也是发生在同样的太初神话时刻。换言之,每一次献祭都重复了最初的献祭,而且与之相一致。

一切献祭都是在神话的开始之际举行的;通过似乎自相矛盾的仪式,世俗时间及其连续悬停了。所有重复举行的仪式莫不如此,亦即都是对原型的模仿;通过此种模仿,人被投射进原型首次揭示的神话时刻。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原始人本体论的第二个方面:如果说一个行为(或事物)重复某种典范行为而获得实在性,而且也仅仅借着它而获得实在性,那么它便意味着消灭了世俗的时间,消灭了连续,消灭了“历史”;那些重复典范性行为… (查看原文)

睡觉的Aho
9赞
2025-05-23 22:33:56

—— 引自章节:神话和历史

经过两三个世纪以后,历史事件的记忆就会被修正,以适应远古时代心态的模式,这个模式不会接受个体,只保存范型。

史诗中著名人物的历史特征是毋庸置疑的。但他们的历史真实性并不能长期抗拒为神话化所销蚀。历史事件本身不管多么重要,都不能保存在民间记忆里,而且,特定的历史事件只有趋近于一个神话的模型,否则对它的回忆无法点燃诗性的想象。 (查看原文)

折耳刺猬
6赞
2022-11-20 15:11:33

—— 引自章节:第一章 原型与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