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阿多尔诺作品
《启蒙辩证法》的先声,中译本首次出版
《探究瓦格纳》写于1938年,是《启蒙辩证法》(1944)的“先声”。阿多尔诺指认瓦格纳是文化工业的始作俑者,揭示了瓦格纳的歌剧与法西斯主义的谱系关联。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特奥多·阿多尔诺(Theodor W. Adorno,1903—1969),又译阿多诺。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音乐理论家,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的主要代表人物,社会批判理论的奠基者。主要著作有《启蒙的辩证法》《否定的辩证法》《美学理论》等。
译者简介:夏凡,1972年生,江苏南通人,哲学博士。致力于19世纪和20世纪的欧洲哲学思想研究,力求继承马克思和阿多尔诺的社会批判理论传统。
前 言·001
1. 社会性格·003
2. 姿 态·014
3. 动 机·028
4. 响 亮·046
5. 音 色·055
6. 幻 境·068
7. “乐 剧”·078
8. 神 话·094
9. 神与乞丐·109
10. 妄 念·121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救赎概念(生来就不关心意识对无意识的差异)把悲观主义的意识形态引向了其逻辑结论:瓦格纳。在救赎的旗号下,资产阶级的否定性和对它的否定都同样被认为是肯定性的。《尼伯龙根的指环》结尾的世界大毁灭也是一种大团圆结局。它使自己适合于死亡和美化的套路,这一套路在死亡通告、报纸讣告和墓志铭的措辞里表露出其商品特性。“死亡让想象落空”的事实成了装饰生命之恶的工具。救赎范畴失去了神学意义,却被赋予了安慰的功能,尽管它没有任何确切的内容。它是无家的归家,没有永恒的永远安息,不以享受它的人类作为现实基础的和平幻景。生命的物化延伸到了死亡,因为它把它阻止生者获得的幸福给予了死者。作为交换,它为自己保留了对生存的所有权,否则幸福这一称号就注定成为谎言和丑闻。几乎可以说,以救赎的名义,死者被第二次骗走了他们的生命。说到底,《众神的黄昏》的结尾和瓦格纳所憎恶的(完全正确!)古诺的《浮士德》的结尾没什么区别。在古诺那里,甘泪卿成了飘荡在德国小城上空的天使。巨大全景的模型是《漂泊的荷兰人》结尾的明信片图画似的粉红色,以及借用了教堂音乐的下属和弦转主和弦效果的《序曲》。瓦格纳的救赎——其烟火光完全统治了李斯特的无数终乐章和画室音乐——是最终极的幻境。它用不断上升的个人这一幻景取代了真正的超越:在个人被消灭的时刻,他消失了,化为云烟。没有任何表面的和解能让观众获得和解,只有那个外显的表象——在完全荒唐的情境(在廉价小说或马戏团压轴戏)中的幸福允诺——本身的完美。瓦格纳的救赎概念的最内里的核心是虚无。它也是空洞的。瓦格纳的幻境是海市蜃楼,因为它是空无和虚空的显现。这就是奠定了瓦格纳风格的基本冲动。
P129-130 (查看原文)
胡桃楸
2022-04-21 15:07:13
—— 引自章节:10. 妄 念·121
在世界上闲荡的人是乞丐。“用很多礼物迎接我。”他说的是他自已,但可怜的米梅不依不饶,穷追猛打:“我叫游荡者滚开。”他答复道:“现在没有人认得,穿着破烂的乞丐是神。”乞丐的可怕模样中包含着反叛的威胁:由于采取了请求者的立场,他在波希米亚人的圈子里给自己找到了一个资产阶级的家。这一形象具有神的色彩,这个事实粗看起来意味着被放逐的、沦为乞丐的人正是曾经的神——他曾经有改变世界的机会,却错失了它。
P117 (查看原文)
胡桃楸
2022-04-21 15:07:13
—— 引自章节:9. 神与乞丐·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