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本文集收入上世纪德国著名神学家特洛尔奇的两篇长文《新教对现代世界形成的意义》《历史主义及其克服》,并围绕相关论题收入19世纪史学家兰克的《<历史上的各个时代>(1854)序言》,以及候斯在1932年出版的《历史主义的危机》,和施密特的《德国历史主义与走向议会民主制》。整个文集的核心关注点就是历史主义思潮及其后果对人类文明造成的普遍危机。
本书是编者若干年来持续努力的一部分。如果说之前编的《西方古代的天下观》和《从普遍历史到历史主义》展现了历史主义如何从历史中成胎、养成并动摇了人类生活的稳固基础,那么,这本书则旨在展现历史主义开始全面占领人类生活之后,那些先知先觉的思想者——就此书而言是德国新教神学家特洛尔奇——为克服它所做出的卓绝努力。
作者简介:
特洛尔奇(1865-1923),德国著名神学家、哲学家,宗教史学家,也被称为宗教史学派中的系统神学家。它在本书中抱着对历史主义危机的忧虑,精辟地分析了基督新教与现代世界形成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编者前言
新教对现代世界形成的意义
一 何谓“现代世界”
二 “新教”作为历史概念
三 新教与现代世界的矛盾
四 基督教与政治社会制度
五 新教与现代精神的宗教性
历史主义及其克服
英文版前言(许格尔)
一 伦理学与历史哲学
二 基督教在世界宗教中的地位
三 政治、爱国主义、宗教
附录
兰克《历史上的各个时代》(1854)序言(谷裕译)
侯斯历史主义的危机(1932)(郭笑遥译)
导言:历史主义的概念
一 历史地审视历史主义危机
二 系统地审视历史主义危机
施密特历史主义危机与魏玛共和的诞生(史敏岳译)
一 德国宪法的发展与自由保守主义者的
英国观
二 帝国宪法的民主化问题
三 历史主义的母国何以没有议会民主制理论?
四 文化战争论点与宪法改革
五 作为参照系的英国——衡量改革意愿的
尺度
六1917/1919过渡危机中历史主义者的
改革措施
七 中间派的形成问题与议会妥协政治的理论
八 历史主义的危机——议会民主制的危机
十 自由主义的危机和临时的魏玛民主制
十一 延续性问题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但另一方面,同样这个现代文化,并不需要那样的宗教基础也依然能正常运作。在其底层代替宗教基础的,是 一种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以各种利益的谐调一致为信念——仅仅这一点倒还令人回忆起宗教信仰——但人们宁愿把这种信念当作一种普遍的自然法,而非宗教信念。于是,当这一利益谐调的自然法后来被生存斗争的自然法取代后,同样的文化就建基于有关自然选择和适应环境的观念基础之上了,这种观念中乐观主义的发展理念,同样不过是宗教世界观的残余而已。此外,现代生活总是笼罩着沉郁:专断的命运笼罩着人,耗尽人的一切工作精力,不留一点时间供人思考。人们视这种命运为理所当然,对其理由与目的不作任何思索便接受了它,用一切办法调整自己,来谋求在这种命运下存活。
但另一方面,如果人们较深入地寻找现代世界的种种精神因素,比如现代世界的自然科学和技术,国家形态和社会形态之中所包涵的精神因素和思想原则,那么,人们仍会很自然地发现旧信仰的遥远变体或者全新的伦理一宗教思想。这类变体首先在唯心主义哲学和文学上显露出来,影响上都不仅以德国为限。其中可见宗教性感受的种种深刻的内在变形一在文学中则只有它们的一些可见的隐射和自喻一它们实际上是在隐晦莫测的广阔的民族灵魂中发生的。要探明其究竟,我们可以举出康德、费希特、卡莱尔、爱默生这些名字,人们还能将歌德成熟时期的哲学归入此列, 那样的智慧一般可称为对现代人性的表达。这一运动的新教基础显然可见,自由观念和神恩观念转变成了自主的个性观念和根F历史之中的集体精神,一切都建立在某种内化于世界的一神论背景之上。这种宗教感受方式还以千种不同的混合状态,转移到今日新教里去,致使两者几乎再也难以区别开来。
但是,同样明白无误的是,现代的宗教情感并没有被上述个体主义思想穷尽,而是在规律井然的自然统一性和包含人类历史的世界全体的概念之下,在对尘世的美学升华或者对生活… (查看原文)
homo
2022-02-19 18:00:22
—— 引自章节:五 新教与现代精神的宗教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