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世界的存在,并不独立于观察主体;欲望及其满足,是个无聊的轮回游戏;主宰世界运作的力量,不是理性而是生命意志……思想先知叔本华,一生哲学尽在此书,覆盖了叔本华的知识论、本体论、美学和伦理学思想。

凭借本书,叔本华成为拥有性和启发性的大哲之一。他批判继承柏拉图、康德和印度哲学,融会东西方思想,并首先公开向理性主义发起冲击。本书在哲学领域影响了尼采、瓦格纳、波普尔、维特根斯坦,在哲学之外,影响了弗洛伊德、荣格和博尔赫斯。甚至在科学界,本书观点也启发了达尔文和爱因斯坦、薛定谔。

作者简介:

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2.22-1860.9.21)

德国哲学家,非理性主义哲学先导,唯意志论创始人。

先后提出”充足理由律”及其”四重根”,且对康德哲学有重要批判。

他对心灵屈从于器官、欲望和冲动的洞察,启发了之后的精神分析学和心理学。

其哲学思想深刻影响了瓦格纳、尼采、托尔斯泰、莫泊桑、维特根斯坦等众多文人和哲学家,以及爱因斯坦、薛定谔、弗洛伊德和荣格等科学家、心理学家。

代表作品有《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论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附录与补遗》等。

第一版序言
第二版序言
第三版序言
第一部 作为表象的世界(一)
第二部 作为意志的世界(一)
第三部 作为表象的世界(二)
第四部 作为意志的世界(二)
附 录 康德哲学之批判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我们在生活中也只有放弃一切不相干的要求,对一切别的东西弃权才能真正严肃地、幸运地追求任何一个一定的企图,不管所追求的是享受,是荣誉,是财富,是科学,是艺术或是美德。因此仅有欲求和才能本身还是不够的,一个人还必须知道他要的是什么,必须知道他能做的是什么。只有这样,他才显出性格,他才能干出一些正经事儿。在他未达到这个境界之前,尽管他的验知性格有着自然的一贯性,他还是没有性格。并且他虽然整个地必然是忠于自己,必然要经历他的人生道路一直到底,他却是被自己的恶魔所牵制,他不会走一条笔直的路,他会要走一条左弯右拐的曲线,会要摇摆不定,走失大路,迂回转折,会要替自己准备懊悔和痛苦。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事无巨细,都只看到自己眼前有这么许多人所能做,所能达成的东西,而不知道其中唯有什么是和他相称的,是他所能完成的,甚至不知道什么是他所能享受的。因此他会为了某种地位和境遇而羡慕一些人,其实这些都只是和那些人相称而不是和他的性格相称的;他果真易地而处,还会感到不幸,甚至要忍耐下来也不可能。和鱼只有在水中,鸟只有在天空,鼹鼠只有在地下才感到舒适一样,人也只能在和他相适应的气氛里感到舒适;例如宫廷里的那种空气就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呼吸的。由于对这一切缺乏足够的理解,有些人就会去做各种会要失败的尝试;在个别场合对自己的性格施加压力,而整个地又仍必然要服从自己的性格。并且如果他是这样违背着自己的天性,即令他辛勤地达成了什么也不会使他有所享受,即令他学会了什么也依然是死的,(不能活用}。甚至在伦理方面的行为,如果不是由于一个人纯洁,直接的冲动,而是由于一个概念,一个教条而产生的,就他的性格说又是过于高尚的,那么这一行为就会由于后来自私的懊悔而在这个人自己的眼里也要丧失一切的功劳。 (查看原文)

浮景骏奔
3 回复
65赞
2013-06-09 21:49:52

—— 引自第416页

走出童年时期,朋友,觉醒吧!
——卢梭
“世界是我的表象”——这对于任何一个有生命,有认知能力的生物体来说都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不过,只有人这种生物才能将它纳入有反省能力的,抽象的意识中。当一个人真的开始这样做时,他就开始了哲学思考。 (查看原文)

SolidSoil
5 回复
21赞
2018-05-17 01:57:47

—— 引自章节:世界作为表象初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