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二十世纪上半叶,西方音乐经历了史无前例的重大变革。1908年12月21日,随着勋伯格《第二弦乐四重奏》的终乐章在维也纳第一次响起,已经摇摇欲坠的调性体系在此时此刻终于解体,古典主义的优雅与凝练和浪漫主义的缠绵与浓烈彻底变成了历史的回响,变成了再也无法归返的永恒过往。应当如何接受“新音乐”作品?如何理解音乐的这次剧变?如何面对貌似混乱的诸多流派?如何将音乐看作社会与时代的一部分?阿多诺在本书中给出了有力的答案。德奥思想家们在二十世纪写下了一系列美学论著,而《新音乐的哲学》无疑就是其中最重要、最具奠基性的作品之一。
【编辑推荐】
“奥斯维辛后,写诗是残忍的。”——当你阅读这本书时,可能就会想起这句话。但是,这并不仅仅是因为,这句名言正来自这本书的作者阿多诺。
阿多诺是20世纪极为重要的德国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他以研究黑格尔哲学以及“否定辩证法”闻名。像许多德国思想家一样,他对音乐有着天然浓厚的兴趣,同时也有着深刻的见解和专业的研究。但是阿多诺的笔下,“音乐研究”(尤其是两次大战后的音乐研究)既不是一种精致的闲暇消遣,用来展示某种高级趣味,也不是学究式的自说自话,用来彰显其玩世不恭。
阿多诺研究了20世纪上半叶出现的所谓“新音乐”,尽管很多人认为“新音乐”并不悦耳,但阿多诺赋予了这种音乐以特别的意味。例如,勋伯格的音乐就被视为这种新音乐中代表着“进步”甚至“激进”的方向,它仿佛在消极地抵御着什么,又在极力地捍卫着什么。阿多诺认为,这种音乐是一种非语言的抵抗,表达了“人类那种无法美化的苦痛”。他说:“这种冲击阐明了无意义的世界。新音乐将自己献祭给了这个过程。它自己承载起这个世界的全部黑暗与罪孽。”这也为什么,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关于奥斯维辛的那句话会萦绕在人们耳边。
当时,有人认为新音乐“不好听”,现在,有人认为这本书“不好读”。它有着哲学的固有的严谨和贯彻到底,尤其是辩证法带来的语言上的回环反复,而且它严格地由乐理出发,丝毫不回避音乐中最复杂的结构。从思想性质上来说,本书还呈现了与人类自身状况纠缠至深的现代生活。但是,我们还是要将这本书推荐给喜欢音乐、期待阅读能够带来专注与宁静的朋友。
本书的译者青年学者罗逍然在序言中提到:阿多诺无奈地批评甚至讽刺,那些商业社会的“受害者们”决然不会翻开本书读上哪怕一页。但是,今天的我们谁能说自己没有受到文化消费主义的侵染?阿多诺的作品要求认真的阅读与长时间的思考,作为回报,我们也会在阅读时获得明心的感受,并且更加了然自己与社会、文化和历史之间的关系。
智性的生命不会对哲学语言的挑战感到厌倦吧?
【书封面音乐】
本书封面有一段音符,这段音符被视作是无调性音乐的开端。音乐来自:
String Quartet No.2, Op.10 – 4. Entrückung (Sehr langsam) 勋伯格,第二弦乐四重奏,第四乐章
链接:
https://music.163.com/#/song?app_version=8.9.20&id=2169301&uct2=fQ16y3LvqhEymrHSoluvTw%3D%3D&sc=wmv&dlt=0846 (2分42秒~3分03秒之间的一段女高音)
作者简介:
阿多诺(Theoder W. Adorno),法兰克福学派创始人和代表人物,社会批判理论奠基者,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艺术理论家与社会学家之一。 阿多诺深谙现代音乐,博士毕业后曾赴维也纳跟随勋伯格小组学习作曲,超过半数的论著都与音乐相关,他的音乐批判理论也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中最具特色的。代表作有《启蒙辩证法》《否定的辩证法》《新音乐的哲学》等。
罗逍然,古典学、音乐学青年学者,华盛顿大学古典学博士,中国美术学院教师。通晓古希腊文、拉丁文,并掌握英、德、法、意文。古典学方面,已出版的著作有,古希腊文叙事诗《阿尔戈英雄纪》《赫拉克勒斯之盾》的首部中文译文与笺释(华夏出版社),英文古典学论集《柏拉图与赫西俄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音乐学方面,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罗森作品集”丛书,译有英文版的《音乐与情感》(浙江大学出版社启真馆)与《意义的边界》(浙江大学出版社启真馆即出)。
目录
作者前言
导言
本书所选择的题材/新妥协主义/虚假的音乐意识 / “理智主义” /激进音乐也没有幸免/新音乐中的二律背反/同化/论方法
勋伯格与进步
作品所带来的震荡/素材的衍变趋势/勋伯格对假象与戏作的批评/孤独中的辩证法/作为风格的孤独/作为客观主义的表现主义
要素的全面整合/全面的“发展” /十二音技法的概念/音乐对自然的统治/倒退回不自由
十二音技法中的曲调与节奏/区别化与粗糙化/和声/配器的音响/十二音技法中的对位/对位的功能/乐曲形式
作曲家们/前卫与理论/背离素材/音乐的知识特性/面对社会的态度
斯特拉文斯基与倒退
真实性/无意图性与牺牲/作为本原现象的手摇风琴/《春之祭》与黑非洲雕塑/《春之祭》中的技术要素/ “节奏” /与集体的认同/
古代性、现代性、婴儿性/持续的倒退与音乐的形态/精神病的特质/仪式/作为客观性的异化/手法中的拜物特性/人格解体/青春期痴呆/紧张症/关于音乐的音乐/去自然化与简单化/时间的分解/绘画的伪形
芭蕾音乐中的理论/聆听的种类/客观主义的欺骗性/最后一招/新古典主义/尝试扩展/勋伯格与斯特拉文斯基
主要相关作品列表
第五版作者后记
对本书的误解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从前所建立起来的一切东西的瓦解总
的来说并没有导致自由地处置一切素材和技术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只能由一种无力的综合凭空臆造出来,而且甚至像马勒的《第八交响曲》那样辉煌的构思也因这种可能性的虚幻而遭到失败;更确切地说艺术家成了他自己的意图的单纯执行者,这种意图对他而言似乎是作为由他为之辛勤劳作的作品所提出的强制的异己的苛刻要求而与他相对抗黑格尔归之于作曲家的那种自由一一这种自由在贝多芬身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实现,而贝多芬却被黑格尔完全忽视了一一必然与种早已存在的状况有关,在这种状况的框架内存在着多种可能性是显而易见的。反之,那种仅仅源于其自身并为自身而存在的东西,不可能不同于它已经存在那个样子,也不可能妨碍黑格尔曾指望成为器乐曲之幸运2的达成协调的操作。消除一切早已存在的东西,把音乐简化为绝对的单子,这会使音乐凝固化,并影响到它最内在的内容。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领域,它却承认通过划分为不同分支或阶层而组织起来的社会的合法性,并肯定了在个体的无利害关系的宜言背后可见其踪迹的部分人之利益的严酷统治。p128 (查看原文)
胡桃楸
1 回复
3赞
2021-05-30 16:14:41
—— 引自章节:激进的音乐也不是纯洁无瑕的/126
它在社会中的孤立一一这种孤立不能由艺术本身自行消除一一对它自已的成功构成了致命的危险。作为拒斥康德美学的结果而且也许正是因为他(黑格尔)与绝对音乐(纯音乐)一一这种音乐的最重要的作品水远是一种神秘的东西一一保持距离,黑格尔小心翼翼地表述了确实与艺术的存亡相关的东西。他的论证的核心并没有完全摆脱缺乏艺术感的自然质朴(状态),但仍然表达出在音乐符合其纯粹内在的本性时具有决定意义的要素,音乐本身的发展规律及其社会反响的失都驱使它回归这种纯粹内在的本质。黑格尔在《美学》一书论述“各门艺术的体系”那一部分中专论音乐的章节里写到,作曲家可能“毫不关心这样的内容,而主要关注的是他的作品的纯粹音乐上的结构和这种结构的精妙之处。但在这种情况下,音乐作品很容易变得完全没有思想、没有情感,这样的作品不需要任何教养和心灵方面的深刻意识。由于有这种内容上空洞的音乐作品,我们不仅看到了作曲家在幼小的年龄就展现出来的音乐天赋,而且也看到了很有才能的作曲家终其一生都是最缺乏意识,头脑最为空虚的人。因此,当作曲家在器乐曲的创作中,也把同样的注意力投向内容(即使真正是不确定的内容)的表现和音乐结构这两个方面时,音乐是最为深刻的,而且在这种情况下作曲家可以自由地把他的偏爱时而转向旋律,时而转向和声的深度和难点,时转向个性特征有时则把这些要素互相调和起来”。实际上,受到指责的“缺乏思想和情感”并没有通过节奏和材料的充实就轻易地被克服掉,而是由于艺术表现观念的瓦解却走向音乐本身的历史性的空虚。黑格尔不由自主地得到了正确的结论:历史的强制力远比《美学》一书所假设的走得更远。在事物现有的状态下,艺术家比黑格尔在自由主义时代初期所能想象的更缺乏自由。p127 (查看原文)
胡桃楸
1 回复
3赞
2021-05-30 16:14:41
—— 引自章节:激进的音乐也不是纯洁无瑕的/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