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一位大师,两次相遇”将展现一系列个人化的反思,两位作者分别根据彼此对拉康的认识,讨论了拉康生前的政治和哲学立场。第二部分,“对无序的思考”将通过讨论与拉康思想进展最为相关的层面,而对当代所有的宗派主义――包括共同体的理想、蒙昧主义、对愚昧的推崇――进行一次批判,因为它们不仅在精神分析领域而且在政治领域导致了对思想的贬低。本书对拉康基本思想所进行的梳理,尤其结合前者对当下社会政治问题所进行的思考,对于反思精神分析的历史和现状具有极其重要的启发性意义。
作者简介:
阿兰·巴迪欧,法国著名哲学家,主要著作《存在与事件》、《世界的逻辑》、《哲学宣言》、《非美学手册》、《伦理学》、《元政治学》、《模式的观念》、《矛盾理论》、《主体理论》、《无限的思想》、《维特根斯坦的反哲学》、《历史的重生》、《雅克·拉康:过去与现在》等。
序言
一 一位大师,两次相遇
二 对无序的思考
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我完全不赞同您的观点:拉康的语言绝对不是自我封闭的。恰恰相反,它是被“洞”开的,布满了消失点和消失线的。这种语言就好像一座迷宫,它本身包含着出口和逃离自身的各种可能性。就我而言,我从来没有在阅读拉康的时候感觉到他将我关在其中。就他的系统而言,则更不用说了。他的思想是多层次、多层面构成的,而对此所进行的组织方式却不是系统性的。他让既复杂又独特的整个系列概念运转起来,变得可操作——这是拉康的用处——它们有时是分散的,有时是相互联系的。读者可以逐个地理解这些概念,也可以将它们联系在一起;还可以自由地从一个层面到另一个层面。拉康允许以最大的自由度来使用他所发明的东西。 (查看原文)
风知
2024-10-16 13:38:13
—— 引自第84页
在主体那里,总是存在着某些没有被形式化,也不能被逻辑-数学所捕获,最终无法通过形式化知识传递的东西。在什么意义上呢?对于晚年的拉康来说,在主体与实在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意义上。在拉康概念内容当中,实在是完全抵制符号化的东西,尽管符号是可以通过数学的、逻辑的或拓扑学的方法实现的。这个理由反复地出现:主体的实在是不能被符号化的。因此,拉康尽可能地形式化,以便经历一个根本性的僵局。在某个时刻,整体性的形式化不得不中断,因为它不再能抓住它打算抓住的东西;这是我们触及到主体的实在的时刻。
这同样也出现在他的写作中:推动形式化、将其拓展到某个阻挠它、结束它的东西出现为止。
拉康后期那个绝妙的结的图形就由此而来:结既是被系紧的有是被解开的。它正是这个实在的点,打结和解结在这里实际是无法区分的,是相同的。 (查看原文)
风知
2024-10-16 13:38:13
—— 引自第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