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的叛逆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面对源远流长的柏拉图主义传统,福柯、德勒兹与加塔利、德里达与鲍德里亚等法国当代哲学家在影像、再现、差异与拟像的层面上展开一场奇异的思想行动,如同柏拉图围捕智者一样,对柏拉图主义展开辩驳,激发了声势磅礴、气象万千的哲学生机。尽管他们的运思方式各有不同,但他们都以“颠倒柏拉图主义”或“反柏拉图主义”为己任,在影像叛逆的整个氛围中演绎着“像”与“相”、“真”与“假”的错综复杂关系,否定原本与摹本、原型与复制之间的等级结构,肯定拟像的自主性与存在权利,肯定拟像的颠覆性与变革性的“虚假的力量”,深刻探讨影像与拟像的本质以及由此引发的当代文化景观。不止如此,他们还时时静观着他们视作“他者”、“异域”的中国思想,在影像、摹仿、再现的维度上展现中国思想与西方哲学之间的交错运行,展现西方哲学与中国思想相互生发、融会贯通的双向运动,为我们探讨中西思想与文化提供了新视角、新维度。

【名家推荐】

“拟像”是进入当代法国哲学的一个重要视角,也是艺术和哲学的连接中介。这本著作扎实、明晰、准确而生动地讨论了这个既古老又当代的问题。它注定会在中国的法国哲学研究和当代图像艺术研究中留下不可抹去的踪迹。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 汪民安

当人类生活全面进入图像时代,那些古老的关于“再现”(抑或“表征”)的哲学争论就被激活。这本著作灵敏地观察到当代图像的轻重臧否,必须回溯西方思想的源头质疑辨惑,为图像提出了最为深沉而富有思辨魅力的新解。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李洋

树宝的这部新作,堪称是国内法国哲学研究界的又一个前沿标杆。他不仅以影像为主线,对当代法国哲学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深刻而又极富启示性的梳理,而且更是在行文和思考的过程之中展现出思辨与艺术之间的交融、对话、共生,饶有诗意。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姜宇辉

作者简介:

董树宝,现任北方工业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访问学者,主要从事西方文论、法国当代批评理论、美学与美育的研究与翻译工作,在《文艺研究》《外国文学》《哲学动态》等权威刊物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2项,著作有《影像的叛逆:法国当代哲学的艺术之思》,译著有《东风:法国知识分子与20世纪60年代的遗产》《对话》《混沌互渗》《知识考古学》《意义的逻辑》(待出)等,曾获第三届单向街·书店文学奖。

导论 柏拉图与影像哲学
一、影子的魔法
二、影像与线喻
三、何谓影像?
四、拟像的上升
第一章 福柯:相似、再现与拟像
一、阿克泰翁的想象
二、从相似、再现到拟像
三、漂浮的烟斗:相似与拟似
四、哲学剧场:幻像的哲学
五、从意义–事件到幻像–事件
六、照相式绘画
第二章 德勒兹:差异、拟像与重复
一、制造差异
二、从划分到分有
三、图像–摹本与幻像–拟像
四、拟像的再审视
五、重新反思理念
六、重新思考影像
第三章 德里达:书写、延异与拟像
一、言语、“文字”与书写
二、言语、“像”与书写
三、延异、拟像与替补
四、书写、药与拟像
五、幽灵、影像与拟像
六、影像、技术与幽灵性
第四章 鲍德里亚:拟像、模拟与超真实
一、拟像秩序的谱系
二、拟像:从仿造到生产
三、拟像:从模拟到分形
四、从博尔赫斯到拟像的进程
五、模拟的迪士尼乐园
六、拟像、模拟与艺术
余论 德勒兹与加塔利:基于“像”的中国内在生成问题
一、中国与西方:“草”与“树”
二、中国与西方:“线”与“摹仿”
三、中国与西方:内在性与超越性?
附 录
福柯的异托邦:绕道“中国”返回西方的“未思”
从“间距”到“共通”:论朱利安在中西思想之间的
融会贯通
何谓逃逸线?
主要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