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尔德林之狂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阿甘本视角下的荷尔德林

当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如何呈显欧洲最伟大诗人疯狂的后半生?

居住在一个地方意味着什么?自我意味着什么?什么又是习惯?对于人类来说,生活不是首先意味着居住吗?

吉奥乔·阿甘本的新书结合了德国诗人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多年的所谓疯狂的详细年表,对通常被认为其不可读的文本进行了新的审视,旨在描述和理解诗人自己所说的习惯性和寓居性的生活。

荷尔德林的一生被整齐地分为两部分:从1770年到1806年的前36年,以及从1807年到1843年的后36年。在他的后半生中,他像个疯子一样躲在木匠恩斯特·齐默尔的家里。诗人的前半生在相对广阔的世界里四处游荡,会关心外界和时事,但在后半生,他却完全与世隔绝。根据荷尔德林最早的传记作者所记,他经常固执地重复:“我这里啥事都没有发生!”或许,这正是荷尔德林向人类提供的一个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的概念,尽管我们还尚未完全把握他这种前所未有的生活方式的哲学意义。

作者简介:

作者介绍:

吉奥乔•阿甘本(Giorgio Agamben,1942— ),意大利当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以其探讨“例外状态”和“神圣人”的一系列著作而闻名。曾于意大利马切拉塔大学、维罗纳大学、威尼斯高等建筑学院及巴黎国际哲学研究院、欧洲研究生院等多所学院和大学任教。他的研究领域广泛且影响深远,在国际学界享有极高的声誉。著述颇丰,包括《神圣人》《例外状态》《敞开》《语言的圣礼》等。

译者介绍:

蓝江,湖北荆州人,现为南京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江苏省杰出青年社科英才。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欧陆激进思潮、数字资本主义。出版《忠实于实践本身》等著作3部,翻译《存在与事件》《元政治学概述》《什么是哲学》等著作18部,在《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文艺研究》《光明日报(理论版)》等报刊上发表论文一百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以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三十余篇。

插图说明
读者须知 // 001
槛 // 001
序 // 001
编年史 1806—1843 // 069
尾声 // 324
纽廷根荷尔德林故居藏书目录 // 363
参考文献 // 370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中世纪编年史用日期(Anno Domini)和日月节律来标记时间的流逝:“天亮时……(日落时……)。”在这些编年史中,我们通常认为具有历史重要性的事件并没有被赋予特殊的地位,事实上,它们与我们通常认为属于私人生活和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的领域的事件具有同样的分量。然而,不同的是这些事件发生的时间框架和节奏——这种节奏并不是像“历史时间”那样被建构出来的,而是用文字记录的方式将这些事件从“自然时间”中一劳永逸地抽离出来。确切地说,它是用来测量河流水流或季节更替的相同时间的。 (查看原文)

Oracle
3赞
2025-05-29 21:45:30

—— 引自章节:槛 // 001

异乡人在谈到不朽时说:“我们所有美好的想法”都会变成一个天赋,他永远不会抛弃我们,永远陪伴着我们,虽然看不见,但却以最美丽的形象陪伴着我们的一生…这些天赋的诞生,或者说,是我们灵魂的一部分,而这是灵魂中唯一不朽的部分。在他们的作品中,伟大的艺术家们给我们留下了他们天才的形象,却没有留下天才本身。“我…”他委婉地回答,“你想知道我存不存在?我,就坐在你们面前?不!我连想都不敢想。不过,十年前的我就是不朽的,当然如此!” (查看原文)

Claire_鱼
2025-03-17 11:36:21

—— 引自章节:序 // 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