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在现代性的洪流中,随着科学摧毁了传统的价值基础,知识和目的之间出现了一条无法弥合的鸿沟。人们普遍认为,生活没有任何终极目的。失去根基的价值观在自由的观念市场上激烈竞争,谁也说服不了谁。虚无主义早已不是一种偶然的态度,而是我们的时代状况。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温迪·布朗建议我们将目光投向韦伯的两场著名演讲:《以学术为志业》和《以政治为志业》。作者指出,一百年前的韦伯早就意识到:学术研究无法回答价值问题,应当严格遵守“价值中立”的立场,大学课堂的价值灌输并不能弥合社会撕裂,政治才是克服虚无主义的关键场域。在这个缺乏意义的时代,作者借韦伯的声音,呼唤负责任的行动者肩负起创造意义的挑战,唯此我们才能超越这个时代。
作者简介:
温迪·布朗(Wendy Brown),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社科院教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政治学教授。著有《受伤之国》等多本学术著作。
导言
第一章 政治
第二章 知识
后记 在韦伯与我们之间
附注
致谢
索引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最重要的是科学本身对世界的祛魅。科学的承诺是我们原则上可以理解一切事物的运行方式,它由此抽取了对象的灵魂,不仅耗尽了研究对象的神秘性,也穷竭了其内在价值或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它像政治一样暴力,像资本主义商品化一样亵渎神圣,像工具理性一样剔除了价值。在某种意义上,学术知识侵犯、亵读或剔除的不是民族、国家、志业和关系,而是意义和价值本身。它把它触及的一切都合理化了,推翻了奇迹、敬畏和信仰,并用解剖、价格或功能取代了它们。它让进步摆脱了它对改善、解放或幸福的千年承诺,并将其还原为知识和技术的积累。它让世界比它发现世界时更加充满力量,也使其意义更加贫乏。(页66) (查看原文)
艾䜭恪
5赞
2024-12-20 20:21:23
—— 引自章节:第二章 知识
谢相关的学术研究,但我的目的并不是为其添砖加瓦。准确地说,我的目标就是借韦伯来思考我们这个时代,思考我们这个充满坎坷的不安世界。 (查看原文)
多默
2024-12-11 16:16:37
—— 引自章节: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