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大师以过人的技巧和气魄写大师。英国著名哲学家艾耶尔著,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休谟哲学研究专家周晓亮作序推荐
休谟是英国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还在世时便被尊为启蒙运动的核心人物。他对一系列广泛哲学论题的“自然主义”观点,引出了许多具有高度原创性的理论,涉及知觉、自我同一性、因果性、道德、政治和宗教等领域。身为20世纪最为重要的哲学家之一,艾耶尔在这本引人深思的小书中讨论了所有这些领域,并对休谟引人入胜的生平和性格进行了描述,大量引用了休谟那些明白晓畅又富有智慧的作品。
作者简介:
A.J.艾耶尔 1910年生于伦敦,先后毕业于伊顿公学、牛津大学。1946至1959年任伦敦大学学院格罗特心灵与逻辑哲学教授,1959至1978年任牛津大学威克姆逻辑学教授;1951至1952年任亚里士多德学会会长,1952年当选为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1970年获封爵士。著有多部广为人知的哲学作品,包括《语言、真理与逻辑》《哲学的中心问题》《罗素》等。逝于1989年。
前言
第一章 生平与个性
第二章 目标与方法
第三章 物体与自我
第四章 原因与结果
第五章 道德、政治与宗教
索引
英文原文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关键在于,不论意象有多么生动或模糊,它都不能使自己超出自身。激情或感觉的意象只能被解释为一种象征;它必定会使人相信它所代•表•的东西的存在,而不是它自己的存在;于是它自身相对强度的问题就变得不相干了。 (查看原文)
nous
1赞
2016-11-26 00:08:06
—— 引自第36页
The point is that no degree of vividness or faintness can endow it with a reference beyond itself. To be an image of the passion or of the sensation, it has to be interpreted as a symbol; it has to give rise to a belief not in its own existence but in the existence of what it REPRESENTS; and then the question of its own comparative intensity becomes irrelevant. (查看原文)
nous
1赞
2016-11-26 00:08:06
—— 引自第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