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康德(1724—1804),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人。本书是康德的一篇重要的美学论文。优美与崇高是十八世纪流行的美学论题,康德在承袭其时之术语的基础上,赋予其新的意义,将优美感与崇高感视作两种美感形式,在本文中一方面阐发了优美与崇高的对立统一,另一方面强调了美的主观性。本文不仅在美感形式上探讨了优美与崇高的界定与区别,同时亦暗含了对优美感与崇高感如何可能这一问题的思考。
作者简介:
康德(1724-1804),德国伟大的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者、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者。他的哲学在整个西方哲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原文摘录:
P450 有很多人被人评价得太高了,而无法让人亲爱。他激起我们的敬仰,但他是太高出于我们之上了,使得我们不敢以亲切的爱去接近他。
P452 崇高的情操要比优美的情操更为强而有力,只不过没有优美情操来替换和伴随,崇高的情操就会使人厌倦而不能长久地感到满足。
P466 受了重大的侮辱之后公开进行毫无顾忌的复仇,这本身就有着某种伟大。而且尽管它也可能是无法容许的,然而讲述起来它仍然会以惊恐和满意而扣人心弦。
P480 伟大而显赫的人物,在衣着上必须看来是简单的,最多只是华丽的,而小人物则可以着意装饰打扮。
P485 有财富但并无成绩可言,甚至于也会受到毫无利害关系的人们的尊敬,或许是因为富人这一观念符合于可以由之而得以实现的那些伟大行动的规划的缘故。
P494 优美感当其中完全缺乏高贵的成分时,就会蜕化变质,于是人们就称之为愚昧可笑。一个具有这种品质的男性,如果年轻的话,就叫做纨挎;如果是中年的话,那就是一个花花公子了。
P515 对于宇宙无穷大的数学概念、对永恒性的形而上学的考察、天意,我们的灵魂不朽,都包含着某种崇高性和价值。
P542 真正的德行只能是植根于原则之上,这些原则越是普遍,则它们也就越崇高和越高贵。这些原则不是思辨的规律而是一种感觉的意识,它就活在每个人的胸中而且它扩张到远远超出了同情和殷勤的特殊基础之外。我相信,如果我说它就是对人性之美和价值的感觉,那么我就概括了它的全部。前者乃是普遍友好的基础;后者则是普遍敬意的基础。而当这种感觉在一个人的心中达到了最大的完满性的时候,那么这个人就确实该爱他自己和尊重他自己,——但这是仅就他乃是他那博大而高贵的感觉所扩及于一切人之中的一个人而言。唯有当一个人使他自己的品性服从于如此之广博的品性的时候,我们善良的动机才能成比例地加以运用,并且会完成成其为德行美的那种高贵的形态。 (查看原文)
豆友78586660
4赞
2017-11-12 12:17:45
—— 引自章节:第二节 论人类的崇高与优美的一般性质
P551 同情和殷勤乃是美好行为的基础,但它们或许会被一种庸俗的自私自利之压倒的重量所窒息;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它们根本就不是德行的直接基础,尽管它们既然因为与之相关而受尊敬,于是也就博得了它们的那种名声。因此,我可以称它们是被采用的德行,而把那些有赖于原则的称之为真实的德行。前者是美妙动人的,而后者却是崇高而可敬的。受前一种感情所支配的心灵,人们就称之为一颗善良的心,而这样的一种人便是善心的;反之,人们却有权说一个依据原则而有德行的人的心是一颗高贵的心,而称他本人是一个正直的人。这种被采用的德行和真实的德行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它们对好心好意的行为都带来一种直接的欣慰。好心的人依据直接的殷切感,没有其他的想法而自由自在恬然自得地活下去,并对任何别人的困苦都感到由衷的同情。 (查看原文)
豆友78586660
4赞
2017-11-12 12:17:45
—— 引自章节:第二节 论人类的崇高与优美的一般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