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四年来首部作品。“佛法能够解决你们的所有问题。”
宗萨仁波切在《八万四千问》前言中写道:“当我和中国朋友们吃饭或喝咖啡时,他们并没有把我当成预测彩票中奖号码的算命先生,而是以其探究未知事物的愿望,引燃了很多场对话的火花。”
书中所论,都是大家所关心的话题,同时也可能是一个热心寻求智慧的中国人最常遇到疑惑的地方。包括如何认识佛教、因果与轮回、佛法与日常生活、烦恼、爱情、关系、婚姻、我执、上师、活佛、传承、佛教与现代教育、佛教与艺术、佛教与社会等。宗萨仁波切以超凡的智慧和幽默的语言为舟楫,帮助大家在这个物质主义空前强大的世界里弄明白自己是谁,从哪里来,要去往哪里。
这本小书,将为人们解答所有问题。
作者简介:
【作者介绍】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当今最具影响力的佛教上师之一,
全世界公认极具创新精神的年轻仁波切。
秉持不丹藏传佛教优良传承,倡导无宗派运动。
著作《正见》引发中国知识分子学佛热潮,
另著有《人间是剧场》《佛教的见地与修道》《不是为了快乐》等多部著作。
曾导演电影《高山上的世界杯》《旅行家与魔法师》。
建立“悉达多本愿佛学会”,全球设有十一处教学与修行中心;
创办“钦哲基金会”与“莲心基金会”两处公益机构;
发起“八万四千”公益计划,目标是将所有佛陀的教言翻译为现代语言,并免费与大众共享。
001 认识佛教
佛教是获得解脱和自由之道。
023 关于因果与轮回
轮回中的事情只会暂时显得美好。
051 关于修心和修行
修心的目标是真正懂得一切事物的真理。
077学修佛法与日常生活
学修佛法不是逃避现实,而是从我们误认为是现实的那种幻觉中逃离。
105 关于烦恼、爱情、关系、婚姻与我执
你感到孤单和无聊,所以想要一个伴侣;而你也是自私的,所以想要独立。
137乘
佛法就像不同种类的医药与疗法,对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形下奏效。
163上师和传承
上师是医生,我们是病人,而佛法是药。
187活佛体制与转世
有时候我想我宁愿在城市的某个地方重生为妓女,这样可以避开精神物质主义的贪腐而利益众生。
203 佛教与现代教育、艺术及社会
我们的孩子正在忘记自己是人。
229 关于死亡
死亡是生命不可避免的一大部分。事实上,在佛教里,死亡随时都在发生。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精通佛法最好的表现就是变得谦逊,修行好最好的表现是没什么烦恼——不会激动或愤怒。如果你没有这两种表现,那么你就没有学好也没有修好。 (查看原文)
紫紫紫
10赞
2017-02-01 20:47:56
—— 引自第134页
业(Karma): 业是相关于我们身、语、意的因果规律。根据佛陀的教言,众生的命运、悲欢以及对于宇宙的感知并不是随意发生,或由某种神袛的意志决定,而是过去的行为所导致的结果。同样,众生的将来也是由现时正面或负面的行为所决定的。
认识佛教
万能力量不是导致一切的终极的因,事物的出现与消失是由于无数的因和缘。
缘起性空:没有独立的、万能的、初始的因。
桌子/椅子:暂时而转瞬即逝的聚合物,没有一个初始的桌子或椅子
宇宙起源:在佛学里,因为时间是相对的,所以没有“究竟的开始”和“究竟的结束”那样的事情。……这个悖论在伟大的道家经典《道德经》中被很好地表述为“名可名,非常名”,这表明我们人类热爱命名。
物质主义:如果你太过屈从于物质的诱惑,意味着你的信心是建立在不确定的、随时可能变化的事物上。……只要现代中国人仍然把自己的优越感建立在过去的成就之上,就表明事实上他们可能有严重的自卑感。……闪亮的购物中心、里面出售的商品、甚至模特儿都是西方风格的…这种模仿大概很难使未来的中国人发展出真正的自信。……只要中国人不能把穿旗袍这样的想法卖给西方人,而自己几乎都穿着牛仔裤,中国就输了这场游戏,并将总是购买其他人创造出来的产品。
信仰缺失:儒家思想可以是很好的。……政府、知识分子、政治家、商业首脑以及为人父母者有时仍会利用儒学来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看上去他们确实把道家和佛教遗忘了。
我的健康像是草上的露珠,取决于非常多的条件,而其中很多条件都不在我的掌控之中。…许多人很难认识到轮回是苦,因为我们对于生活的投影总是透过希望的镜头来完成的。……佛教几乎不可避免地完全浸泡在特定的文化中,这些文化传统往往衍生出某些体系或者行为准则,可能给那些误以为文化是佛教精髓的人带来被束缚的感觉。
佛教与科学的关系:
当你说“被科学证明”,你总是在说一件有心智参与… (查看原文)
十卜
7赞
2017-06-30 00:07:14
—— 引自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