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国哲学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做中国哲学:一些方法论的思考》是作者陈少明的代表作,2015年出版,迄今已近十年。在这十年间,“做中国哲学”已然成为富有生命力的当代中国哲学话语,对此书及此理论建构的重要评述也时有出现,作者本身也在不断深化、总结,因此,此次再版并非简单重印,而是一次更新与发展。

这是一本关于中国哲学的方法论文集,但它不只是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方法论描述,更是中国哲学创作的方法论探讨。作者一反常规地并不简单罗列方法论原则,而是反思自己从事中国哲学研究的经验,从近代学术文化背景的分析入手,揭示广义的中国哲学学科从比较哲学、中国哲学史到中国哲学创作的演进程序,既肯定它对中西文化交流与中国现代学术的贡献,又注意检讨其学科形成史对哲学创作的消极作用。

作者所提出的“做中国哲学”,主张把焦点从哲学史移向哲学创作,提议把经典哲学素材扩展到经典世界中的人、事、物上,注重经典作品中想象性或情节化论述的思想特征的把握,以及更重要的,努力赋予经典哲学切实的经验性格,以展示其思想的当代效应。

作者简介:

陈少明 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哲学系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山大学人文学部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从事中国哲学的教学 与研究,出版有《〈齐物论〉及其影响》《经典世界中的人、 事、物》《梦觉之间:〈庄子〉思辨录》《问物:可触摸的意义》等著作。获“世英哲学奖”2023 年度学术成就奖。

初版自序
“做中国哲学”再思考(增订本代前言)
知识谱系的转换:中国哲学史研究范例论析
论比较哲学:从现代中国学术的经验看
中国哲学史研究与中国哲学创作
经典世界中的人、事、物:对中国哲学书写方式的一种思考
什么是思想史事件?
哲学与论证:兼及中国哲学的方法论问题
格义之外
想象的逻辑:中国哲学的经典例证
兑换观念的支票:中国哲学的新探索
为什么是思想史? :徐复观的思想性格与学问取径
穿越理解的双重屏障:论本杰明•史华慈的思想史观
来自域外的中国哲学:耿宁《心的现象》的方法论启示
由训诂通义理:以戴震、章太炎等人为线索论清代汉学的哲学方法
中国哲学:通向世界的地方性知识
附录一 答问录:探求中国哲学的多样形态
附录二 文献目录
后 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