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政治的范畴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编辑推荐-

○ 对于任何不满足于20世纪诸政治思想范畴,期待超越复杂的现代性政治哲学图景,渴望获得全新的理解视阈的读者而言,本书提出的“非政治”概念为其提供了批判性的视野。

● 本书写于1980年代,作为罗伯托•埃斯波西托的的早期作品,它是理解作者后期主张的“免疫范式”“共同体”之根源的必读之作。

○ 对于理解沿袭自福柯、阿甘本的生命政治学的“意大利理论”而言,本书亦必不可少。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对20世纪若干政治范畴之边界的创造性重释。在“非政治”的视野中,作者同汉娜•阿伦特、埃利亚斯•卡内蒂、西蒙娜•薇依、乔治•巴塔耶、恩斯特•云格尔等人展开了一系列思想交锋。他站在政治的边界,以消极的方式思考政治,解构并创造性地重释了20世纪若干重要政治范畴,进而提出了在政治神学和现代去政治化之外的另一政治维度“非政治”的可能性。非政治立场显示出诸政治概念和二元对立思考模式的模糊性和僵局,颠覆现代性的政治观念,展示出栖息在其中心的虚空。

“非政治”以驻足于诸政治边缘的方式进入政治的核心。它既非对政治抱有敌意、以否定姿态进行政治运作的“反政治”,亦非从政治中抽身、处于中立并对政治冷漠相待的“无政治”。“非政治”不摒弃政治,而是在诸政治范畴的边界之外思考政治;它不是同政治的分割,而是作为分享的政治;它警惕一切二元论倾向,试图在一个超越性的批判视阈中言说政治的不可能性:政治之“所非”和政治之“永不能”。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罗伯托•埃斯波西托(Roberto Esposito,1950— ),意大利当代著名哲学家,现任教于比萨高等师范学院,理论哲学教授,他对“共同体”“免疫”“人格”等概念的思考在当今生命政治哲学研究领域有很大的影响,著有《非政治的范畴》(1988)、《共通体:共同体的起源和命运》(1998)、《免疫:生命的保护与否定》(2002)、《生命:生命政治与哲学》(2004)、《人与物:从身体的视点出发》(2007)、《创立思想:政治本体论的三种范式》(2020)等。

-译者简介-

张凯,1985年生,现工作于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研究方向为法国哲学、文化研究、空间研究等,著有《生命政治:现代国家治理术》。

目录
总序 | 重拾拜德雅之学
1999年版前言
非政治的范畴
导言:非政治初探
1 政治的界限
2 不可代表的城邦
3 权力与沉默
4 苦修的政治
5 死亡共同体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我们十分清楚目前的僵局:没有什么政治自由能够抵抗代表的集中化效应。政治自由想要保持多样化,永远不能被一个统一体所代表。而意志却无法承担这种创建的工作,因为在寻求权力的过程中一在意图变为政治,将自身转化为决断一它就变成了更为直接的统一体而非可代表的事物,一种通过排除和消灭他者而获得认同的统一体。如果通过代表达成的统一体是”一党支配(partocracy,那么意志-决断的统一体就会趋向于极权主义。意志有“开端”的机能,新颖且不可预测。但意志所传达的,拾恰只是开端随机且毫无根据的一面,一种当其尚未有原则(principio)激活,当其只是纯粹掀翻了旧事物却还没有建立起新事物之时纯然内在于自身的内容 (查看原文)

豆友256853171
8赞
2022-07-10 18:26:04

—— 引自章节:2 不可代表的城邦

但是思想并不存在于这种缺席中。它也不会放弃对当下生命的责任。
恰恰相反。阿伦特最后通过卡夫卡式寓言告诉我们,当下正是思想的那个处所这是对思想空间问题的回答,在阿伦特的著作中,这一问题贯穿始终,量后一章正是以此作为了标题:“思考之时,我们在哪?(Where Are We When We Think?”)阿伦特指出思想位于过去与未来两股针锋相对势力的交汇点上,身处两者永无休止的缠斗中。卡夫卡笔下与支配性势力斗争“他”,显然就是处于当下一
通过查拉图斯特拉入口处的寓言,阿伦特也很快证实了这一点,即当下的瞬间一种困在过去与未来冲突之中的现在。因此,当下是瞬间对抗时间之处,时间流逝,不断将存在转变为生成、并也因此取消了存在。思永远不会退出这种对抗。假如它这样做,认为自己凌驾于对抗的各方之上,认为自己是个生命游戏外在的仲裁者和观察 一从而也不再关注政治的现实一它只会重复西方形而上学古老的梦想:一个有时间、忧虑,完全为思想所占据的国度。
这并非阿伦特的解决方案。思想不会背叛生命,抛弃其真实处所,逃避斗争。但为什么思想一定要是这种斗争?它特定的责任是什么一如何从哲学层面来论述?阿伦特的回答可形象化为一条斜线,它从过去和未来的交叉点出发(扎根于当下),延伸至无穷,且对于过去未来两轴都没有积极的依附。在我看来,阿伦特的回答是:忠于当下,永不通过乌托邦式的空想或无力的幻灭来背叛它。但是,同样地一这是关键点,它也不能将当下置于时间的连续中,不去“肯定地”追随历史的变迁,不去“程式化地”填补当下在过去与未来之间挖掘的空白。思想更加是保持了这种空无、断裂或距离,因为这是它唯一保护自己远离存在者支配性势力和其历史统一化暴力的途径:“卡夫卡的时间寓言并不适用于深陷日常工作的人,而只属于思考的自我,因为它已从日常生活事务中脱身。过去与未来之间的间隙只有在反思中才能打开,而反思的主… (查看原文)

豆友256853171
3赞
2022-07-10 18:18:15

—— 引自章节:2 不可代表的城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