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与传统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并不仅仅对海德格尔哲学进行评述,而是试图通过对亚里士多德和黑格尔的存在、本质以及人的本质的传统界定的意义的阐释,达到澄明存在、本质以及人的本质的基本特征的深层含义的目的,这也是海德格尔试图做到的,进而形成或许能够超越海德格尔的思考成果。

作者简介:

维尔纳·马克思(Werner Marx),1910年9月19日生于德国鲁尔河畔的米尔海姆,是特利尔城的马克思家族(这个家族的成员包括卡尔·马克思)的直系后裔。他曾在柏林、波恩、弗莱堡随当时一些一流的学者学习法律和哲学,并于1933年获法学博士学位。1938年他举家逃往纽约,在“流亡大学”(后来成为社会研究新学院)继续从事学术研究。从1949年一直到1964年,维尔纳·马克思都在新学院从教。之后他回到了弗莱堡大学,接替了海德格尔留下的教席,直到1979年退休。在这期间,他还接替欧根·芬克担任了弗莱堡大学胡塞尔档案馆馆长的职务,直到1994年11月21日逝世。

译者前言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导论
第一部分 传统
第一章 亚里士多德的本是的形式和意义
第二章 存在、本质和概念在黑格尔那里的意义
第三章 存在、本质和人的本质
第二部分 传统的“克服”
第一章 早期著作中克服实体和主体的尝试
第二章 时间性、历史性和重演
第三章 后想与前思的结构和任务的领域
第三部分 第一个开端中存在的基本特征
第一章 存在和存在者的“区分”
第二章 存在的时间性意义:在场
第三章 自-然(physis)
第四章 去蔽(aletheia)
第五章 逻各斯(logos)
第四部分 存在的历史与“转折”
第一章 存在历史的结构
第二章 技术的本质与“转折”
第五部分 另一个开端中存在的基本特征
第一章 世界
第二章 世界与物
第三章 语言的本质
第六部分 人的本质
第一章 存在与人之本质的“关系”
第二章 第一个开端中人之本质的基本特征
第三章 另一个开端中人之本质的基本特征
第四章 诗的本质与“诗意的栖居”
结论
附录
引用文献目录
中文版附录
人名索引
术语对照表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正是由于海德格尔把存在的历史理解为一种”天命“,所以它能够真的转入另一个天命之中。当思想能够经验到创造性的基本特征的”隐退“时,向另一个开端的”天命“的转折就开始了。但是,只有当现今”存在“的东西的本质可以被思作第一个开端中创造性的存在意义的”终极形态“时,这才是可能的。因为,这样的话,第一个开端的这个终极形态就会同时作为另一个开端中创造性的存在意义的”隐退形态“而出现。一旦这隐退形态被经验和被思想到,那么另一个开端中存在的基本特征就会”将自身遣送“”给“思想,”拯救“就会到来。 (查看原文)

Zhi7
2020-05-17 13:52:44

—— 引自章节:第二章 技术的本质与“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