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

本网站不提供下载链接,喜欢看书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号:【lennylee的碎碎念】(lennyleede),首页回复:授人以渔,自动获取搜索资源的方法。

内容简介:

自远古以来,花朵、水晶、宝石和鸟类对人类心灵就一直有着重要意义。它们对人类之所以会有如此特殊的重要意义,以及人类之所以会对它们如此着迷并感觉亲切,就是因为它们具有超凡空灵的特质。人类的认知当中,一旦有了一定程度的临在、定静和警觉,就能够感受到神圣生命的本质。然而除非上述这种情形能够发生,否则在部分的人类,只能看到这些生命的外在形相,而无法觉察到它们内在的本质,就像人类只会认同于自己肉体和心理上的形相,而无法觉察到自己的本质一样。

对虚幻自我以及外在形相世界的认同,再加上小我“总是需要更多”的本质,形成了人类痛苦的根源,造成人际关系的冲突,也是人类面临的最大危机。在这本书中,作者经由自己的亲身经历,描绘了痛苦之身如何控制人类,而我们又如何能够借助于临在之光,也就是意识的觉醒,从痛苦之身中破茧而出。作者向我们保证:那份对痛苦之身的知晓,就足以开始转化的过程。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接纳——允许自己在痛苦之身爆发的时刻完全地去感受当下的感觉。而随着全人类觉醒的到来,在我们现有的基础上,将会出现一个新世界——人类不再认同于思想,也就是小我的心智,因而能够获得真正的内在自由。

作者简介:

艾克哈特·托尔(Eckhart Tolle),生于德国,伦敦大学毕业后,在剑桥大学担任研究员和导师。29岁那年,一次意外的经历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致力于解释、整合和深化这种变化。艾克哈特·托尔不倾向于任何一种宗教或传统,在他的教学当中,他用一种简单明了的语言,传达了古代心灵导师简单而深刻的信息:我们可以摆脱痛苦并进入内心的平和世界。目前,艾克哈特·托尔在世界各地旅游讲学,努力将自己的心灵启迪实践传授给世界各地的人。自1996年以来,他居住在加拿大的温哥华。除了这本《新世界:灵性的觉醒》,还著有《当下的力量》。

推荐序 胡因梦
导读
第一章 人类意识的绽放(flowering)
缘起(evocation)
本书的目的
我们世袭的功能失调(dysfunction)
扬升的新意识
灵性和宗教
转化的急迫性
一个新天新地
第二章 小我:人类的现状
虚幻的自我
脑袋中的声音
小我的内容和结构
与事物的认同
遗失的戒指
所有权的错觉
与身体的认同
感觉内在身体
对本体的遗忘
从笛卡儿的谬误到沙特的洞见
超越所有理解的平安
第三章 小我的核心
抱怨与怨恨(resentment)
情绪反应(reactivity)和怨气(grievances)
我是对的,别人是错的
与幻相抗衡
真理:相对或是绝对的
小我是无关乎个人的(personal)
战争是一种心态
你要平安还是戏剧事件
超越小我:你的真实身份
所有的结构都是不稳定的
小我对优越感的需求
小我和名声
第四章 角色扮演——小我的多重面貌
恶棍、受害者、爱人
放下自我的定义
既定的角色
临时扮演的角色
手掌流汗的和尚
角色中的快乐和真正的快乐
为人父母:角色还是功能
有意识的受苦
有意识地为人父母
认出(recognize)你孩子的本体
放弃角色扮演
病态的小我
像背景般的不快乐
快乐的秘密
小我的病态形式
工作——小我存在与否
病中的小我
集体小我
永生的铁证
第五章 痛苦之身(pain body)
情绪的诞生
情绪和小我
有人类心智的鸭子
怀抱过去
个人和集体
痛苦之身如何更新自己
痛苦之身如何以你的思想为食
痛苦之身如何以戏剧化事件为食
沉重的痛苦之身
娱乐、传媒和痛苦之身
女性集体的痛苦之身
国家和种族的痛苦之身
第六章 破茧而出,重获自由
临在
痛苦之身的反扑
孩子的痛苦之身
不快乐
破除对痛苦之身的认同
导火线
痛苦之身——觉醒之道
从痛苦之身破茧而出
第七章 找出你的本来面目
你认为自己是谁
丰盛
认识自己与认识关于自己的事情
(knowing yourself and knowing about yourself)
混乱和较高次序(higher order)
好与坏
不在意所发生的事情
是这样的吗(Is that so)
小我和当下时刻
时间的矛盾
排除时间
梦者和梦
超越限制
本体的喜悦
容许小我的缩减
如外似内(as without,so within)
第八章 发现内在空间
物体(object)意识和空间(space)意识
落于思想之下或扬升其上
电视
辨识出内在空间
你能听到山涧之声吗
正确的行动
认知(perceiving)但不评断(naming)
谁是经验者
呼吸
上瘾症(addictions)
内在身体的觉知
内在和外在空间
注意那个间隙
失去自己以找到自己
静默
第九章 你的内在目的
沉醒
一段关于“内在目的”的对话
第十章 新世界
你生命的简史
沉醒与回归过程
觉醒和外显过程
意识
觉醒的作为
觉醒作为的三种形式
接纳
享受
本体的喜悦就是有觉知的喜悦
热诚
频率的持有者(the frequency-holders)
新世界不是乌托邦
译者的话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怨气是一种与遥远的过去事件有关的强烈负面情绪,那件过去的事得以持续存在的原因,是因为人们的强迫性思考、不断地在脑海中重现事情的经过或是大声地对人述说“某某人对我做了些什么”,或是“某某人做了什么对不起我们的事”。怨气同时也会污染我们生命的其他领域。比方说,当你想到或感觉到怨气的时候,它的负面情绪能量就会扭曲你对某一件当下正在发生之事的看法,或是影响到你现在对某人说话和行为的方式。一股强烈的怨气足以污染你生命的绝大部分,而且让你在小我的掌控下动弹不得 (查看原文)

豆友22531901
3 回复
18赞
2012-06-05 12:14:53

—— 引自第51页

日本禅宗两名和尚的故事,把人类心智无法、或是不愿意放下过去的情形,描述得淋漓尽致。湛山和奕堂两名和尚,走在大雨后泥泞的乡间路上。接近一个村庄的时候,有名年轻女子正准备穿越泥泞的马路,但是因为泥巴太深了,她担心身上的丝质和服会因此而弄脏。湛山当场就背起那名女子,把她送到路的另一边。

两名和尚继续在静默中行进。五个小时以后,快要接近他们投宿的寺庙时,奕堂再也忍不住了,“你为什么背那名女子过马路?”他问道,“你知道我们和尚要遵守清规的。”

“我几个小时以前就已经把她放下了,”湛山回答,“难道你还背着她吗?”

现在请想象,如果有人像奕堂那样,总是无法或不愿意在内在放下生活的情境,并且还继续不断地在内在累积负累,那么他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然后你就可以了解我们这个地球上大多数人生活的面貌了。在这些人的心智中,背负了多么沉重的负担,而这些负担,都是关于“过去”的。

“过去”是以“记忆”的形式在你之内存活,但是记忆本身并不是问题。事实上,经由记忆,我们才能从过去和过去的错误中记取教训。只有当记忆(就是有关过去的思想)完全地掌控你的时候,它们才会变成负担,变成问题,而成为你自我感的一部分。你被过去所制约而形成的个性,就成了你的牢笼。你把自我感投注在记忆之中,视这些故事为你自己本身。这个“渺小的我”就是遮蔽你真实身份的幻相,让你看不见自己是永恒无形的临在。

然而,你的故事不仅仅包括了心智的记忆,也有情绪的记忆——不断地被反刍的陈年情绪。就像那名和尚,他不断地用思想在喂养他背负了五个小时的不满。大部分的人,终其一生,都背负了很多不必要的重担——心理上和情绪上的。经由怨恨、后悔、敌意和罪疚,他们限制了自己。他们情绪化的思考已经变成了他们的自我,所以他们必须要紧抓着这些旧有的情绪不放,以加强身份认同。
因为人类倾向于让旧有的情绪恒久存在,所以几乎每个人都带着累积已久的过往情绪伤痛的能量场… (查看原文)

Yotsuba
11赞
2013-01-02 21:54:13

—— 引自章节:第五章 痛苦之身